《中国考古学大辞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的大型专科工具书,以其权威性、科学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满足多层次读者的学术或兴趣需要,填补图书市场的空白。全书共一册,收词5000余条,分为概论、史前、夏商周、秦汉至元明清、遗址与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六大编,内容涉及考古学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考古遗迹,考古遗物,考古遗址与遗物保护,考古学史,文物法规法律,考古学文化,古城址,宫殿遗址,村落遗址,窖藏,墓葬,石窟寺,古建筑,青铜器,简牍,石刻等类别,总计约150万字,插图600余幅。重要条目配设黑白线描图或彩色图版,包括著名器物的图片、遗址的复原图、器物的平剖面图、拓片等。全书附有中国考古学大事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录、全国各省区考古学会名录、全国考古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累的国家,古旧书籍的数量也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书逐渐散佚,难于搜求。有些书则日益珍稀,而不能为一般人所经眼,致使货藏于地而未能流通。这一矛盾,久已为关心古旧图书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递的有识之士所担忧。不久以前,国家有关方面有鉴于此,曾斥巨资,设“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专项,责成国家图书馆承办,对人们仰望而不可见的珍稀图书进行重新制作,效果甚佳。这样,既能减少珍稀图书的使用率,保存和保护珍稀图书的原本,免受损伤;又能让各地读者民众有机会就近欣赏珍稀图书的面貌和内容,一举两得,实是一项有功文化的善举。因而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如果有更多的收藏者和出版者,能有组织地重新出版一些为更广泛读者群所喜爱的古旧图书,岂不更好? 我曾思考这一问题,并策划仿效“中华再
《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介绍安思远先生的中国古陶瓷藏品在其整体藏品中并不突出,但数量上也有四~~五百件之多,质量上更是名品济济,上溯新石器时代陶器,下迄清代瓷器,而其中又以宋瓷最为出彩,以两宋时期为中心,兼跨五代、辽、夏、金、元,当时南、北方众多瓷窑的代表性作品多囊括其中。《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撷取其中代表性藏品60件(组),配以鉴赏解说,或简或详,简者述其扼要,详者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力求深入透彻。总之,《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向读者呈现了众多我国古代很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对于读者的研究、欣赏,都大有裨益。《安思远旧藏古陶瓷选萃》作者杭天,艺术家、书法家、古陶瓷研究学者,擅长宋、金、元时期北方陶瓷及西夏瓷的鉴赏,我社于2010年出版了其专著《西夏瓷器》,受到读者好评。杭天近年长期
《辽海记忆:辽宁考古六十年重要发现(1954-2014)》回顾60年来辽宁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60年来辽宁考古事业的辉煌成就,展望辽宁考古事业的美好未来。《辽海记忆:辽宁考古六十年重要发现(1954-2014)》以迎来辽宁考古60年为契机,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鼓舞和鞭策当代辽宁考古人秉承攻坚克难、团结向上的优良传统,以抢救、保护、研究、服务为己任,再续辽宁考古事业的辉煌,为弘扬文化传统、守护精神家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书重新梳理了左联的总体历史及其面貌,包括左联成立的真实背景与原因、左联成立的过程、左联的组织系统、左联的领导机构、左联历史分期的厘定及其波澜起伏的历程的描述,以及争议不休的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问题等,都做出了细密的考察和整理。特别是,通过对以往尊为信史的亲历者回忆录进行了深入探察,发掘、发现了大量为各种成说所掩盖的历史真相,廓清了很多误传误说,对于左联的真实历史给出了新的解说,对于总结左联历史经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出现并形成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都有政治的和文化的动因。明代藩府刻书之所以成为明代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空其前绝其后的特殊社会现象,亦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藩王政策的动因。 明王朝的确立,是朱元璋及其谋臣武将共同征讨的结果。朱元璋称帝后,对那些有功之臣不能不加封晋爵,以示奖赏。然受赐诸臣,特别是那些战功赫赫的将领,很快形成军中贵族,势力逐渐膨胀,又威胁朱氏皇权的稳固。为此,朱元璋到历史上封藩建屏的武库里寻求答案,并宴请群臣日:“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要之,为长久计,莫过于此。”(明夏良胜《中
本书客观展示了一个世纪中吐鲁番出土砖志的研究情况和成果。以砖志主人死葬时间先后编排,书中“注释”部分设有对该方砖志的“征引文献论著题录”,书后附吐鲁番出土砖志检索表等。
这本《藏族文物》画册(以下简称画册)付梓之时,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早在2002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就计划在北京建设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2006年5月18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时,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 “要努力建设全国乃至世界藏学研究的学术中心、人才中心、文献中心、出版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央领导的指示既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又为中心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特别是建设全国乃至世界藏学“展示中心”的要求,使酝酿已久的“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获得批准;2007年4月18日,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
本书为《岳麓书院藏秦简》的衍生开发产品,主要针对已经出版的前三卷的简文及注释进行修订补充,以期反映整理者新近的研究成果和广大学者的意见,使其更加准确还原秦简的本来面貌,对广大读者准确把握这批简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采用小开本、平装本、低定价、携带方便,可以满足更多读者需求。
本书是从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来行世的重要图录中,为时下俊彦、雅士修订再版的图录丛书。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余年,梓印书刊遍行天下,其中多有声名皎皎、人皆瞩目之作,越数十年,目遇犹叹为观止,珍爱有加者大有人在;进而愿典藏于厅室,插架于书斋,观赏于案头者争先解囊,志在中鹄。
《楠书房书系·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
中国碑刻文化丰富,蕴含了大量信息。其中寺庙碑刻又是 突出的地方,尤其是关林、白马寺等历史名胜,历代修缮不 ,这些修整、捐助过程被以碑刻形式详细加以记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经济生活状况,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洛阳卷即汇集了洛阳各地的寺庙碑刻,以拓片、释文形式,全面而详尽,拓片清晰,释文质量较高,有很强的出版价值。本书为洛阳卷二,有碑刻两百余块儿拓片释文对开,核查方便,有助于使用,是推动地方文化研究发展的重要成果,对地域文化研究普及化有 大帮助。小八开印刷,精装,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淅川杨河与郭庄楚墓出土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于2022年获得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并拨付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对淅川杨河与郭庄楚墓出土242件(套)青铜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历时近20个月,完成了项目任务。本书将此次项目的工作过程及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选取了其中17件有代表性的文物,详细记录其保护修复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