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装作有闲》 《透物见人》纸盒套装,取名《许宏的考古 方 》 此 方 融会了从作为田野考古工作区的 探方 ,到作为考古人在 方法 方略 上的思考,合二为一,颇具深意。 这套随笔集真实展现了考古人许宏的多个侧面,相较于他以往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学术著作,两集随笔文字更贴近大众读者,轻松好读,在浅考古与非考古中,让读者了解考古人刻板面孔之外的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侧面,以及文字中的 轻 思考。 本书装帧设计由设计师刘运来及其团队担纲。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利用考古元素符号,求新求异。外包装纸盒为瓦楞蜂窝纸,模切成品书籍实际尺寸,使两本书嵌入,盒底部粘贴丝带拉手,方便取书;内赠以二里头文化铜牌饰为形状的书夹,纸面纹饰压凸,小巧精美且实用。
用文物讲述历史,是了解历史的一种特殊欣赏方式。《国宝100》中,马未都从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遴选出100件中国文物,详细讲述。本套书共包括4本,分别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书、碑帖、绘画。它们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国内精心收藏,有的在历史变故中辗转定居异国他乡。《国宝100:第一卷》收录了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清代各种釉彩大瓶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国宝100:第二卷》收录了“中华第一玉雕龙”、西周大盂鼎、战国青铜杜虎符、元代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
内容简介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的文化高地。它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并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藏经洞的珍贵文书、绢画和莫高窟的精美彩塑、壁画,储存着跨越时代及地域的人类历史记忆。 约两个甲子前,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宝藏120多年来的散佚与回归,既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困顿与奋发。作品围绕敦煌宝藏的发现、流散与回归,回顾了两个甲子以来敦煌文物的往事,以及数代敦煌学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让国宝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
上海博物馆藏品众多,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达102022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44142件套。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 为突出。上海博物馆借助自身深厚的底蕴,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美术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作为和世界对接、展示文化的一个窗口,除了面向 广大观众之外,同时还承担了向世界各国观众介绍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责任,故经常与世界各类博物馆、美术机构举办交流展览, 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推向世界。今借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之际,汇总出版本书,向公众展示上海博物馆历年出境展览的情况。
考古与遗产保护是两个独立的事物,两者是一种互为依托又互为制约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直是考古文博学界重视的问题。《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就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出发,部分由各位工作在考古发掘最前线的考古专家从理论角度阐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案例出发,分析考古在遗产保护案例中的实际作用。
本书是一本收录广州博物馆所藏全部汉代模型明器的图录。书中收录的馆藏品为广州地区历年考古出土所得,均为陶器,主要有三大类型: 类为陶屋、仓、井、灶,水田、船,总数为141件;第二类是陶人俑,总数37件;第三类为陶动物俑,总数49件。该图录以图片为主,并附文物说明和相关概述、研究文章,为研究汉代岭南地区墓葬制度、建筑形式、农业养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书是一本收录广州博物馆所藏全部汉代模型明器的图录。书中收录的馆藏品为广州地区历年考古出土所得,均为陶器,主要有三大类型: 类为陶屋、仓、井、灶,水田、船,总数为141件;第二类是陶人俑,总数37件;第三类为陶动物俑,总数49件。该图录以图片为主,并附文物说明和相关概述、研究文章,为研究汉代岭南地区墓葬制度、建筑形式、农业养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X射线成像是文物分析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对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保存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简要介绍了文物X射线成像检测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例对常见的不同质地文物的X射线影像中可见的主要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书次系统介绍了文物X射线成像的分析检测技术,对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工作者具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对宝鸡出土的有重要铭文的300余件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分类研究,上起商代,下迄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包括传世的和新出土的。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政治与礼制、经济与贸易、军事与外交、法律与诉讼、家谱与国史、婚姻与姓氏等。介绍的每一件器物内容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器物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目录、铭文释文、铭文注解及铭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所蕴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料信息,以方便对西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全面研究,既方便专业人员使用,也为普通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本书对宝鸡出土的有重要铭文的300余件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分类研究,上起商代,下迄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包括传世的和新出土的。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政治与礼制、经济与贸易、军事与外交、法律与诉讼、家谱与国史、婚姻与姓氏等。介绍的每一件器物内容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器物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目录、铭文释文、铭文注解及铭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所蕴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料信息,以方便对西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全面研究,既方便专业人员使用,也为普通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本书对宝鸡出土的有重要铭文的300余件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分类研究,上起商代,下迄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包括传世的和新出土的。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政治与礼制、经济与贸易、军事与外交、法律与诉讼、家谱与国史、婚姻与姓氏等。介绍的每一件器物内容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器物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目录、铭文释文、铭文注解及铭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所蕴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料信息,以方便对西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全面研究,既方便专业人员使用,也为普通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本书对宝鸡出土的有重要铭文的300余件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分类研究,上起商代,下迄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包括传世的和新出土的。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政治与礼制、经济与贸易、军事与外交、法律与诉讼、家谱与国史、婚姻与姓氏等。介绍的每一件器物内容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器物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目录、铭文释文、铭文注解及铭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所蕴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料信息,以方便对西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全面研究,既方便专业人员使用,也为普通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本书对宝鸡出土的有重要铭文的300余件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分类研究,上起商代,下迄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包括传世的和新出土的。全书共分六章:包括政治与礼制、经济与贸易、军事与外交、法律与诉讼、家谱与国史、婚姻与姓氏等。介绍的每一件器物内容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器物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目录、铭文释文、铭文注解及铭文翻译等相关信息,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所蕴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资料信息,以方便对西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全面研究,既方便专业人员使用,也为普通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