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何正璜先生以散文体形式所写的考古记游。其中的部分文章曾刊载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旅游杂志》上。由于战争和动乱,作者未能收集和保存。但上海的王鸿森先生,由于酷爱其文,竟将其收齐,退休以后用毛笔小楷抄写,并治印题签,线装成册。1993年通过朋友将此书赠送给临终前的何先生,使这部文稿终得保存。这部游记记述了何正璜先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工作期间以及后来的文博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通过她优美的文笔,那绿锈的青铜、拙厚的汉砖、带土的陶俑,饱蘸着历史的积淀于厚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何正璜先生的主要作品有:《伊东拾零》《含泪返国门》《美丽的临潼》《吟鞭指灞桥》《咸阳仿古》《黄帝陵展祭》《东方的梵蒂冈——拉卜愣》《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
《广州考古六十年》所用的图片,主要采自己经公开发表的考古报告和文物图录,还有一部分是本所近年来拍摄的考古现场或出土器物,属公开发表。南越王宫博物馆李灶新先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文建和李郁女士提供了部分图片。
这本读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胶东文物、描绘烟台历史的平台。本书编者将大量考古发现取其重点,在众多出土文物中选其精粹,凝练成一个个历史或文物的专题,以物载事,以事说史,并加以轻松而又略事渲染的笔调,犹如在讲述一段段娓娓动听的故事,让人们从中领略烟台历史的亮丽风采。该书对文史工作者来说,它可以是历史信息和文物资料;对学校师生来说,它可以是乡土教材和文物图典;对管理部门和来说,它可以是运筹决策的历史之鉴;对芸芸大众来说,它至少也是可供清赏雅玩的历史艺术画廊。
本书系2005年5月《金沙:再现辉煌的古蜀王都》一书的修订版。该书图文并茂,内容分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出土文物概论、出土文物介绍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