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2014年,台湾文学走过了双甲子年。 黄万华编著的《多源多流--双甲子台湾文学(史)》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台湾与香港及其他地区华文文学互为参照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视野中,将台湾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分成三个时期予以文学史的梳理,对近30年台湾文学则予以文学批评的观照,从而完成台湾百余年文学一种新的个人性的叙述,呈现百年台湾文学多源并存、多重流动的历史风貌和艺术成就。
本书记载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描述自1920年代初胡适的论著迄今八十多年问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过程,评介数十部有代表性的各类新文学史著,展现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更从短时间里新文学史面貌多变、常变的现象总结经验,述“身作”和“心构”之别,详析各种新文学史阐释体系对形成、建造文学史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编纂中的主客体关系,求建自己的编纂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