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写给美国作家纳尔逊·奥尔格伦的书信集,1997年法国伽里玛出版社首次出版。波伏娃1947年同萨特一起赴美讲学时在芝加哥结识了奥尔格伦,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分别后,他们开始了长达17年的通信。 波伏娃是著名的存在主义代表人萨特的终身知已,但一直未正式结婚。结识奥尔格伦时,波伏娃已经39岁,奥尔格化给她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使她仿佛回到了纯真的少女时代。两个越洋情人在通信中也曾讨论过婚嫁,但终因彼此都不能为了爱情而舍弃自己的事业,洽谈室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只能是有相会的时光,而不能真正结合在一起。一双情侣越洋相恋,离多聚少。 初识奥尔格伦时,正是波伏娃紧张创作《第二性》的时候,波伏娃在通信中,多次谈到了她的写作,并涉及了她对当时社会、文学
内容简介
《敦煌壁画家具图像研究》将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分为南北朝、中唐和五代宋三个阶段,并将其分为床榻类、坐具类、几案类、杂项类等,然后叙述其图像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参照诸多家具史的研究列示了详细的分类表,同时与敦煌以外地区同类家具的形态进行比较,探寻其渊源,试图从中找出敦煌家具与中原传统家具的联系及差异。
《沙汀文集》收录了沙汀自一九三一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至今存世的作品,含作者生前未编集和未发表的作品、书信、日记等。《文集》共十卷十一册,各卷按中长篇小说(、二、三卷)、短篇小说(第四、五卷)、报告文学·散文(第六卷)、文论(第七卷)、书信(第八卷)、日记(第九卷,上下册)、回忆录(第十卷)编序。本次整理出版,搜集详尽、出版规模大,意在全面展现这位四川老作家的创作历程、风格面貌以及他与现代文坛众多作家的创作交流、生活故事、情感联系,因此对于现代文学史的史料补充、作家作品研究都具极高的价值。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出齐。《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为目前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内容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收录重点窟龛照片约二百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其中晚期石窟的面貌。
本书是作者35年研究成果的精选集,主要研究领域为天文学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在已出版的三种学术作品《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中,作者曾经揭示出《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历日》有两次准确的月食预报,也曾从俄藏敦煌文献中考出公元834年的印本历日小残片,进而将从我国发现的雕版印刷品实物的年代提前了34年(原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此外从敦煌、吐鲁番、黑城等地发现的10余件残历的年代亦经他考证而明晰。本书的另外一项内容是关于敦煌禅宗南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重点对《敦煌本“邈真赞”校诠》一书进行研究,并正确地解决了《坛经》中的方音替代字问题。除上述几项内容之外,隋唐史、归义军历史、均田制、谱牒、语言文学、简牍学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