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新梳理了左联的总体历史及其面貌,包括左联成立的真实背景与原因、左联成立的过程、左联的组织系统、左联的领导机构、左联历史分期的厘定及其波澜起伏的历程的描述,以及争议不休的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问题等,都做出了细密的考察和整理。特别是,通过对以往尊为信史的亲历者回忆录进行了深入探察,发掘、发现了大量为各种成说所掩盖的历史真相,廓清了很多误传误说,对于左联的真实历史给出了新的解说,对于总结左联历史经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以敦煌文书为核心史料,结合佛教内律与世俗法典的相关规定,并广涉相关传世文献,在运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史的理论为指导,借鉴研究英国庄园史的柯斯明斯基利用《末日审判书》、《百户区卷档》研究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经验,探讨了敦煌寺户制度的历史前提,考证了吐蕃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深究了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通过对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的研究,一方面试图探究中国三世纪以后的“部曲佃客制”的蕴奥,另一方面借此窥见唐宋之际生产力发展下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阶段性变更的历史趋势。
日本戏剧通常在色彩、形体、音感和动作方面充满了独特的美,但是我们由于有时并不能了解戏剧情节和场面,归根到底还是接受不了。但是人类的戏剧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证实了“共同点”的存在,也就明确了彼此的“差异”。作者河竹登志夫在本书中探讨了日本传统戏剧如歌舞伎、能乐的美感,并从舞台布置、音乐、表演、道具等方面探讨真正的日本戏剧的美。
本书是《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之《方广锠敦煌遗书散论》,书中收录了《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之我见》、《略谈敦煌遗书的二次加工及句读》、《中国敦煌遗书与日本奈良平安写经》等研究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甘肃石窟的考察与研究起步很早。当l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偶然发现后,国外探险者便纷至沓来,使莫高窟这座千年的石窟艺术宝库被世界所认识。 甘肃作为佛教石窟发展和传播的重地,流传各地的石窟寺随着国外探险者和热心佛教研究的学者的考察也逐渐被重视,如华尔纳、陈万里、史岩、阎文儒等人的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当敦煌石窟的研究事业开始进入深入发展的时期,麦积山、炳灵寺、北石窟寺以及河西地区的一些中小石窟更多地引起了关注,甘肃的一些学者如冯国瑞、张宝玺、董玉祥等先生所做的工作尤多,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考察报告,成为我们研究甘肃石窟
《异域之镜·哈佛中国文学研究家:宇文所安、韩南、李欧梵、王德威》对哈佛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进行了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涵盖面较广,涉及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韩南的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王德威的晚清小说研究、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笔者在辨析和赞赏哈佛学者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新见、洞见和创见时,也对其成见、偏见和缪见给予了揭示和批判。《异域之镜·哈佛中国文学研究家:宇文所安、韩南、李欧梵、王德威》作者采用了个案研究、文本细读、比较研究、互文研究、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和模式。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由王惠民所著,本书完整地展示莫高窟一千多年的营建史。 本书主要介绍早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隋代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唐前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吐蕃时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晚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20世纪中国新诗史》是一部论述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新诗史》富有创意地用“三个层面”的结构模式描述新诗现象的历史样态和发展流变的内在规律,致力于揭示各种诗歌现象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从中寻找各自的个性特征。《20世纪中国新诗史》的视界开阔,同时又注重诗歌文本的精细解读,分析客观、深入,见解独特、新颖。《20世纪中国新诗史》是一部兼有学术性和鉴赏性的新诗史著作。
诺斯托罗莫,萨拉科港口的码头工长,集勇敢、机智、忠诚诸种美德于一身。在共和国的一场军事叛乱中,他孤身穿越数百里叛乱区,着正义之师,绕道海上,直抵萨拉科,拯救人民于水火。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化身,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一船谣传已沉入海底的银锭面前,他那万口传颂的人性的光辉黯淡了。
这本书稿,是我向省教育厅申报的“巴蜀文学研究”的结题成果。课题立项已几年了,由于有其他的事,加之此课题需要做的“普查”及资料工作任务很重,因而2001年初才得以动笔撰写。初次在电脑上写作,边学边写,进度较慢,平时还要上课,还有硕士点其他方面的事,所以一直到2002年10月才写完。近几年内,诸事丛脞,暇日无多,而书稿一旦开笔,一身主宴精力也就专注于此,所以不止抓得颇紧,连假日也不敢“全休”,而且精神也较紧张。现在一旦竣事,身心都感到轻松了,似觉苦尽甘来,这就是劳动后的幸福吧! 书稿的分量不算很重,但工作量相当大,因为就巴蜀文学的内容说,时间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多,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也相当多,更不用说考证、鉴别、评论、组织和评述了。略为重要一点的文学家都不敢忽略,一般情况下必须查看手资料。有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按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不同,社会功用各异。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中,古典文学和中医学之间却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医文相融现象。《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在提出“涉医文学”定义和综述中国古代医文相融概况的基础上,以探析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缘由与形式为目的,从学科交融的双向视角,对相关文本和创作主体进行研究解读。首先,对诗词、曲赋、笔记、散文、戏曲、小说、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中医药内容进行挖掘,考察中医学对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对中医药著述如《黄帝内经》、中医药歌赋、中医医案、《本草纲目》中的文学意味进行探究,以明确古典文学的内容
《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史论(先秦至宋)》是作为古代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从幽默、喜剧风格文学史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书中包括了从礼乐一统到百家争鸣期之幽默文学;从独尊儒术到大畅玄风期之幽默文学;封建社会物质精神文明高潮期之幽默文学等三篇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日本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的发展历程。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日本文学简史》之所以称之为“简史”,是因为日本文学的内容浩如烟海,《日本文学简史》只是提取其中精华部分进行了简要地阐述。《日本文学简史》在努力吸收其他教材传统的基础之上,力求创新。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乃是两个文类的关系,此关系的生成、演进有其渊源、背景和基础;此关系所具有的脉络和框架足可观照各自的形态和发展。小说与戏曲在生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诱发、影响、交流,汲取对方的优长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同时又以自己的特色促进对方的艺术发展。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关系形态和关系现象,其生成渊源、表现特征和文学意义皆潜隐于二者关系的发展脉络中,同时也在此发展脉络中得到体现。考察二者关系发展的渊源流变,至少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二者关系的基础,二者关系的表现,二者关系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