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新梳理了左联的总体历史及其面貌,包括左联成立的真实背景与原因、左联成立的过程、左联的组织系统、左联的领导机构、左联历史分期的厘定及其波澜起伏的历程的描述,以及争议不休的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问题等,都做出了细密的考察和整理。特别是,通过对以往尊为信史的亲历者回忆录进行了深入探察,发掘、发现了大量为各种成说所掩盖的历史真相,廓清了很多误传误说,对于左联的真实历史给出了新的解说,对于总结左联历史经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将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所藏西域出土文献照片与《英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文献》、《甘肃藏敦煌文献》等已出版的资料进行对比,校勘文字5万多,图500多幅,涉及140多号卷子,从中发现了极宝贵的不被人知的重要资料,让人更加了解这些敦煌西域文献旧照片的珍贵之处。
《唐诗小史/罗宗强文集》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唐诗发展的过程及其不同时段的特点;二是唐诗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唐诗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三是唐诗艺术上的成就,各个诗人群落、几位主要诗人在艺术上的独特探索。行文流畅自然,具有美感,是一部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的著作。
本书对巴中石窟的基本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利用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巴中石窟的窟龛形制和造像组合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纪年龛像,对巴中石窟现有龛像进行分期研究,对各期的时代作出推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将石窟资料置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佛教史的背景中,对巴中石窟的来源、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一些重要题材进行初步研究。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1990—2000年这十年间在女性主义批评和研究上的成果,包括针对中国当代“十七年”小说叙事话语与性别的关系做出的系统分析、就个别作家/导演如曹禺、赵树理、丁西林、凌淑华、王安忆、张元等的作品所做的文本解构、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介入当代文化与社会的可能性等。本书第一版在1995出版后,一直成为关注女性主义批评的学者、研究生和大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目。本书增订本把作者在后五年发表的重要文章补充进去,对于当前的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仍然具参考价值。
该书主要从文学思潮演进的维度,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考察和整体观照,兼顾了文学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构成的变化,将明代文学思潮的演变放在明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背景中进行考察,并特别注意党争、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理学的发展、科举风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经济的繁荣等对文学思潮的影响。作者对各种思潮和流派都有十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这是一部完整描述明代文学思潮本来面目和演进轨迹的断代文学史。
《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由王惠民所著,本书完整地展示莫高窟一千多年的营建史。本书主要介绍早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隋代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唐前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吐蕃时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晚期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