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500多张精美图片全面展示故宫已开放的宫殿和至今仍宫门紧锁的禁地,揭秘故宫的建筑艺术、皇帝后妃们的宫中生活、宫中的珍宝和用具、传说背后的真相。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 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 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典藏中山(孙中山革命活动文物收藏集锦)》是一部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文物收藏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以孙中山革命活动为线索,包括孙中山照片,革命书籍,撰写的文章,纪念徽章,信函、邮票等等,展示了孙中山活动的历程和业绩。对于广大青年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具有直观的参考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 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 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唧唧唧、咕噜噜、蹦跳跳和喵喵喵跟着大象老师坐上小火车,沿着隧道况且况且地开进了时间博物馆。突然,车停在隧道里不动了……什么是“时间在走”,为什么等待的时候感觉时间走得慢,高兴的时候觉得时间走得快呢?怎么看待时间呢?怎样感觉时间呢?大象老师和动物小朋友们一起来到了嘀嗒嘀嗒时间博物馆。 《嘀嗒嘀嗒时间博物馆》通过太阳和月亮等自然变化了解时间的意义,通过日晷、摆钟等可以看表现时间的工具正确地了解时间,然后慢慢地懂得如何智慧地使用时间。
本书是《带孩子走进博物馆(汉藏对照)》丛书之一,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青少年科普读物。本册介绍的明清文物展现了明清时期543年历史中,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多元下近代中国近代化历程上泛
乡土研究是作者学术研究的主题之一,《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一书,集15年来作者发表的有关乡土中国的书评和札记,表述了作者对于乡村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民间文化研究中的“地方观”与“天下观”、乡村研究与知识分子的现代性之间关系的看法。
本书是《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丛书之一,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青少年科普读物。秦汉时期文化开始多元化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秦汉文物》中,主要选取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皇后之玺”玉印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
《故宫识珍》讲述在故宫文化整体中,文物藏品具有特殊意义。截止2010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已达1807558件,其中85%是清宫旧藏。故宫文物藏品丰富,是海内外收藏中国古代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及其藏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证,包括了中华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门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特色,表明中华文明是一条不曾中断的历史长河;故宫文物收藏、承袭的特殊历史以及与现代中华民族命运的关系,被赋予了国宝的意义。
这是一本关于域外博物馆的书籍。是作家赵玫近二十年间在全球各国参观各类博物馆的结集。其中不单单介绍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更多的是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每个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沧桑和独特气质,以及渗透其中的或感人、或忧伤的人物和故事,都将就成读者奇妙的纸上文化之旅。
《从红楼到故宫 郑欣淼文博文集》收入笔者从1999年到2015年有关文博工作的各类文章,共65篇(首/组),分为四辑,以下略作说明:辑,16篇文章,主要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的研究。其第二辑,21篇,是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章。第三辑,14篇,记了14位人物。第四辑,14篇(包括4首/组诗歌),是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其他文章与诗歌。《从红楼到故宫 郑欣淼文博文集》还收录了160多张照片,分别集中在全书卷首与其他四辑之中。这些照片,都和文集的文字内容有关。这本包罗甚杂的文集,既是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曾经探索、努力与付出的一份总结,也是对于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的回顾与体味。
《东方博物(第35辑)》主要讲了三国西晋时期越窑青瓷的生产工艺及相关问题、——以上虞尼姑婆山窑址为例、宋代瓯窑青瓷的新发现与研究、南宋前期官窑新探、窖藏出土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鱼跃春池水藻翻——元青花上的鱼藻纹、关于瓷研磨器的思考、兰溪出土的宋代影青瓷器、上虞博物馆藏的青瓷堆塑罐、考古研究、余杭万陈M28:4玉三叉形器图像释读、平湖朱皇庙遗址出土图画陶罐刍析、奉化中心粮库古代墓葬和窑址的发掘、诸暨东蔡官山脚六朝墓发掘简报、瓯海南村发现一座明代纪年砖室墓、文物举隅、德清县博物馆藏宗悫墓志铭辨伪、明赠征士郎中书舍人柳公合葬墓志铭考释、一幅珍贵的版画——《西夏译经图》等内容。
乾陵博物馆是在唐陵陪葬墓的遗址上建立的,虽然正式更名是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78年8月,但追溯沿革历史,却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陕 西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陕西发掘最早、级别的一座大型女性墓葬,为了妥善保护墓地,加强对乾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推动乾陵文物工作的发展,1961年8月,在墓葬发掘的基础上成立了乾陵文物保护管理所,它是陕西组建的个专门保护帝王陵墓的文博单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全国同行当中也是最早的一个。以它为代表的陵墓博物馆构成了陕西遗址博物馆的主体,为推动陕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从此时算起,乾陵博物馆已经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历程。 神秘的乾陵素有“唐陵之冠”的美称,它屹立在梁山之巅,俯视着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