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周青铜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湖南商周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湖南商周时期的青铜食器、湖南商周时期的青铜酒(水)器、湖南商周时期的青铜击乐器、湖南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湖南商周时期的青铜工具、湖南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商周青铜礼乐制在湖南的表现方式、湖南商周青铜器的冶铸技术等。
金银器和金属珐琅器都是具有高贵“血统”的艺术品。金银属于稀有金属,加之很早就作为货币流通,因此,金银器与其他金属工艺比较,相对稀少,更显珍贵。珐琅器则更具有纯正的“皇家血统”,从其诞生那天起,就成为帝王的专用品,民间绝少见到。现存世的古代珐琅器大都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其他地方只有零星之作。刘炜、段国强主编的这本《国宝:金银&珐琅器》收录的470余件(套)金银、珐琅器,堪称是历代代表性的作品。
《陈佩芬青铜器论集》为青铜器研究学者陈佩芬先生的学术文集,内容主要涉及中国青铜器的相关研究以及为中国青铜器专著所作的序跋。附录部分还收录有其所作上博简的释文和注释。对于了解陈先生的生平及研究脉胳很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段勇博士的这部《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在章简要回顾外学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的主要历程之后,集中就这一时期最常见的三种纹饰——兽面纹(即饕餮纹)、夔龙纹和鸟纹逐一作类型学的分析,并且指出各纹饰的时代变迁与地域差异。各章后,又都附有该种纹饰的“标本图”和“断代表”,甚便于读者使用。
目前考古和传世发现的铜斝,最早出现于夏末即二里头文化四期,一直沿用到西周早期,中期后不见,延续时间较长。出土地点分布于全国十一个省、市,范围较广。对铜斝的著录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对铜斝的研究局限于器物学范畴,仅是对铜斝基本情况的记录,且研究对象多为传世铜斝。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以《商周彝器通考》为标志,铜斝研究跳出狭隘器物学的范畴,进入全面科学研究阶段。80年代至今,不再局限于对铜斝的研究,研究扩展到了陶斝。
《东北与北方青铜时代》收录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东北与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代表性论文二十几篇,论题涉及东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遗迹、遗物、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学者们在对区域考古学文化深入探讨的同时,也对不同区域之间考古学文化的相互联系与各自的发展轨迹进行了考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出了东北与北方地区青铜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历史。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四辑)》是作者的第四本著作,与前三本论文集内容相仿,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及其铭文。主要是作者近四年来的新作。书中既有关于新出青铜器意义价值的探讨,也有结合其它青铜器,对某一类、某一地区、某一国族、某一时段的青铜器作综合研究的文章。并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的多方面研究,作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
本书对安徽省枞阳县历年出土商周青铜器进行了系统整理,内容由图版和专题研究两部分构成。图版收录枞阳县境内出土、且收藏于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的西周-战国青铜器39件,每件器物均将照片、线图、拓片同时发表。专题研究分为五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科技考古、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枞阳县集矿冶遗址、聚落遗址和墓葬及其所出青铜器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遗存、出土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产地、古代矿冶遗址与冶炼技术等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区域矿冶、聚落的兴替与青铜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阐述,探讨了枞阳区域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对安徽省枞阳县历年出土商周青铜器进行了系统整理,内容由图版和专题研究两部分构成。图版收录枞阳县境内出土、且收藏于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的西周-战国青铜器39件,每件器物均将照片、线图、拓片同时发表。专题研究分为五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科技考古、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枞阳县集矿冶遗址、聚落遗址和墓葬及其所出青铜器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遗存、出土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产地、古代矿冶遗址与冶炼技术等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区域矿冶、聚落的兴替与青铜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阐述,探讨了枞阳区域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本论文集,与前两本论文集性质相同,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及其铭文。共收入论文41篇,主要是作者近四年来的新作。书中既有关于新出青铜器意义价值的探讨,也有结合其他青铜器,对某一类、某一地区、某一国族、某一时段的青铜器做综合研究的文章。并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的多方面研究,探索商周历史文化的特点与变迁。本书可供青铜器、古文字、先秦史方面的研究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吴越楚青铜器》一书,是配套苏州博物馆于2017年6月28日—9月3日举办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览出版的学术图录。本书共收录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全国23家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一百余件/套。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为青铜兵器,以吴、越、楚世系表为主线,囊括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眜剑、越王勾践剑、楚屈喜戈等28件/套兵器;第二单元为青铜礼器,主要包括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近50件/套,其中以楚国礼器居多;第三单元为青铜乐器,共13件/套,有曾侯与钟、秦王卑命铜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铭青铜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乐器;第四单元为青铜工艺,主要包括反映青铜器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等工艺精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