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前有《金文及其研究》,叙述金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概况。正文选取68篇有代表性的铭文加以注释,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为重点。商及西周以王年为序。春秋只选诸侯国器,仍以纪年为序。 2.正文每篇下分小引、着录、注释、断代等项。断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见于注释,则不重列。 3.小引说明青铜器之出土、收藏情况,以及字数、别名等。字数包括合文、重文在内。 4.着绿只选择常见书或最早着录书,不求其全。读者欲了解各篇着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孙稚雏《金文着绿简目》。 5.本书一般用繁体、正体字,但在某些情况(如考释字形、有歧义)下,仍用异体。 6.词语注释,特别是较长的注释尽量不重出,凡前边已注释过者,后边出现时多参看前注。 7.除常见的、公认的说法外,引用诸家说法多注明出处。 8.疑难
《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是杨树达先生治古文学的代表作,分为《积微居金文说》和《积微居金文余说》两部分。全书共有2篇《自序》,1篇长文,9卷共381篇单篇论文,说解了314器的铭文,也阐述了作者治金文的方法与理论。本书可作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工具书,也给考释其他古代文字提供了参考。《积微居金文说》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版时,陈寅属先生评论道:“此书为今年出版物中部佳作,虽不读亦也可断言也。”
中国的青铜时代具有独特的风采,青铜铸造的文明,成就了一种永恒的记忆。钟鸣鼎食的时代,贵族是青铜器的拥有者,铜器是子孙永宝之器,是地位尊卑的象征。国家有国之重器,所谓“九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中国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祭祀与征战,大量制作的是礼乐器和兵器,与其他文明用青铜主要制作工具、兵器和饰品有所不同。大量繁缛华丽青铜礼乐器的制作,在技术上形成了以陶范铸造为主,辅以失蜡铸造和多种表面装饰工艺的传统技艺,这与世界上其他青铜文明有明显的不同。
首阳吉金是新近公布的一批重要青铜器,为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先生所有。2008年,《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由我社出版发行,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首阳吉金疏证》以《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公布的有铭青铜器为研究对象,汇集了目前学界业已发表的相关论述,展示学者们对关键问题的讨论,并参以己意,致力于一般铭文字句的梳理,以期推动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