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石刻的时限,起自秦代,截至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年),石刻的范围,包括孟子故里的孟子林墓、孟子祠庙、孟府、孟母林墓、孟母三迁处、子思书院、子思祠、万章墓等处的现存石刻,以及历史上曾存而现已亡佚,但仍可查到旧拓、刊于文献的石刻。留存于孟庙、孟府与孟子无关的石刻,亦收录其中,列入附录。
《神话在人间:大足石窟艺术及其文化阐释》主要内容包括:儒、道、佛文化与艺术:信仰的升华;包容多元文化的艺术宝库:大足石窟;大足石窟艺术雕镂的机缘:世俗的渗透等。
魏晋南北朝石刻作为出土文献,时间明确,真实可靠,是考察汉语量词的首手材料。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汉语发展史上语言演变最剧烈的时候,也是量词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对魏晋南北朝石刻名量词进行系统研究,凸显石刻材料在量词研究上的价值。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收录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东洲草堂金石跋》和沈树镛的《郑斋金石题跋记》两种作品。(清)何绍基,沈树镛撰,汪政点校。
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中国石窟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艺术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许多领导人亲临云冈视察,对石窟的科学保护和科学利用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本书记录了曾经来到云冈石窟参观的一些名人政要的片断,表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