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与思考的沉淀。书稿将汉画像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用考察的方法,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生成、发现、工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考释,尤其对陕北汉画像石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类解读,对汉画像石研究与收藏大有裨益。
武山石窟造像艺术,以建造于北周时期的拉稍寺“大佛像”为基点展开。它是当地建造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古摩崖石刻艺术。据记载,拉稍寺大佛像的开凿与修建,带动了武山地区其它他窟寺的兴建与发展。其发展演变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山石窟造像遗迹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拉梢寺摩崖造像群、千佛洞摩崖造像群、水帘洞石窟敷泥彩绘、显圣池摩崖壁画、木梯寺石窟彩塑艺术等。这些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气势雄宏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真迹,是古代艺术匠师们个性和智慧的集中展现。《武山石窟造像艺术》主要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对部分石窟造像群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安碑林数千藏石中,甚至在中国现存数以万计的古代碑刻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国际知名度、被中外学者研究得最多的一块碑。由一块古碑,衍生出了一门历久不衰的国际性的学问,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例。
本书是对这些文献的注释、通译,有利于学习者参考。秦汉两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字方面完成了由籀文到小篆,由小篆到隶书的两次大的演变,并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碑碣等刻石,既记载了社会状况,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留下珍贵资料。
本书甄选 图书馆藏金石题跋72种,以拓本为单位,著录题名、装帧、行款、书体、钤印等信息,并对题跋文字进行辑录整理。这些题跋作者多为名家,如顾千里、叶昌炽、梁启超等,其题跋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可为金石证史、拓本源流研究、金石学者交游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是对照藏品实物参看的 工具书。
汉三老讳日碑,三老讳忌日碑,隶书,右方以格栏分刻隶书铭文四列,每列四至六行,每行六至九字不等;左方为大格栏,内刻隶书题名三列,每列三十字,东汉建武二十八年(五二)刻。清咸丰二年(一八五)为周世熊所发现,原名现藏浙江杭州西泠印社吴昌硕纪念馆,碑亭中。 此刻书法由篆入隶,笔画无明显波磔,从中可见篆隶嬗变之迹。 汉苍山画像石题记,苍山画像题记,隶书,十五行,行二十七字至三字不等。画像题记二石 ,内容连贯,石计十行,第二石计五行,字迹销大于石。一九七三年出土于山东苍山县。城前村的六朝墓中。 题记书法精灵敏,有天真自然之态,颇似汉《曹全碑》碑阴和《武梁祠画像题字》。
北京大学的发展杂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舍各方面人士、新老校友畏期以来的熟心捐助是一种常兄的支持形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是经常得到捐赠的部门之一,大到畿莴平米的图馆馆舍,小到日進不断、难以数计的的经常赠书,涓涓细流,逐渐匯成大河。透过每笔捐赠,我们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願中圆教育事来進步,冀北京大学不断骚展的赤诚之心。 最近,我校校友徐圆衔先生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89种石刻拓片的举勤,又是上述无数公益捐赠中一个新的事例。徐国衔先生虽然年轻,但已是涪南有影响的收藏家。他熟心社舍公益事業,能够从自己的收藏中捐出一些北京大学固害馆未藏却又有着重要资料價值的拓片文献,寅在是一件造福孕林、泽被後人的好事,我校乃至各界蘸者必将徒中赏益。徐圆衔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研究生裸程研修班学习过,他丽
本书是一本梳理传世南曲九宫谱曲牌的专著。全书依次对蒋孝《旧编南九宫谱》、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程明善《啸余谱》、沈自晋《南词新谱》、张彝宣的《寒山子曲谱》、钮少雅《九宫正始》、王奕清《御定曲谱》、吕士雄《南词定律》和周祥钰《九宫大成》九种明清两代南曲传世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汇辑与提要,著录了曲牌索引。全书共收录明清九种南曲九宫谱中共收有曲牌名1641个,曲牌数11822支,曲牌体式4767种,分“引子” “过曲”(或正曲)、“犯调”(或集曲)三种类型辑录于曲谱。另外将民国曲学大家吴梅的《南北词简谱》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