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的秩序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以坟丘墓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从墓葬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两大部分人手,重点探讨中国东周至南北朝这一较长历史时段的墓葬制度,尤其是墓葬等级制度,并触及中国古人的冥界观问题;另外从东亚文化交流的视角,对中日两国古代坟丘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此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窥见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变化之轨迹,有助于促进东亚范围内墓葬研究的交流、互动。
本书介绍了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的概况,系统论述了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及结构,对壁画的颜料、病害机理、保护及修复工艺等方面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供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工作者及文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所收文章,是我在1977年至1992年间完成的,是我的早期著作。时间虽过去十三年,但书中的不少基本观点,已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是可以立足的。例如,关于“妇好”姓氏问题,文章指出,“妇好”非“子”姓,“妇好”乃“子方”之女;关于殷人姓氏问题,文章指出,殷人非“子”姓,而是“妃”姓。殷人姓氏问题,在1991年出土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再次得到了证实,已成定案。”关于殷代金文中的“亚”形问题,文章指出“亚”是一种武职官名,担任这一职官的通常是诸侯。尽管目前学界对“亚”字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对铭文族徽中的“亚”形,认为是代表武职官名,渐成共识。再如铭文族徽中的“戈”字,文章指出是代表夏部遣民后裔氏族,这也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认可。所有这些,都使笔者感到欣慰。
本书是1998年陕西省文物局编写出版的《陕西文物古迹大观》的续编,是对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陕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介绍。第五批陕西省的国保单位共34处,其中古遗址类的兆伦铸钱遗址归入汉长安城遗址;古墓葬类的西汉帝陵包括安陵等8座帝陵,唐代帝陵包括献陵等15座帝陵;古建筑类的镇北台归入长城项内,陕西境内的第五批国保单位为56处文物点。 本书通过文字表述形式,概要地介绍了陕西每一处国宝单位的情况,并附有照片。为了能使人们全面了解陕西历史,为了更好的宣传陕西扩大陕西对外开放,也为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提供资料。
本书系统梳理了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历程,详细介绍近年来郑州商城大遗址保护所做的具体工作,以专业的态度、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公众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为其他类似遗址的保护提供借鉴。
《南宋及南宋都成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祠于官廨、祠于寺观、祠于祠庙、乡里先贤集合祠祀的出现、官学先贤祠数量的增加、朱熹与释奠礼、释奠礼制与先贤祠祀、官学先贤祠的主要推动者:地方官员、立祠官学之先贤人物典型、循吏内涵的位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