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宣化张氏家族壁画墓群为中心,讨论契丹统治下汉人墓葬艺术中的多元文化内涵,以期从中了解一些当时常见墓葬装饰内容的功能与意义,解释有关丧葬艺术题材背后的观念与信仰,以及这些艺术形式所赖以产生或演化的特定社会历史根源。同时,也期望能通过这项个案研究,窥察到辽代世俗美术与中原汉族地区世俗美术之间互动、交融历史过程中的某些片断,探寻到唐代以迄于辽宋时期丧葬礼仪美术的若干变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新乡老道井墓地》是郑州大学考古系于2005~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新乡段而进行的老道井墓地的考古发掘资料。全书以墓葬为单位,系统地介绍了该墓地战国两汉时期至宋代151座墓葬的发掘成果,为研究新乡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古代墓葬发展序列和丧葬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新乡老道井墓地》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参考阅读。
庄桥坟遗址原始文字的发现,将为我国文字起源提供新的线索,在考古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对于平湖来说,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发现不仅为平湖的文化形象描金添彩,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平湖未来的文化发展坐实了底气。我们将竭力推动各级专家对这批刻画符号及原始文字的持续研究,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金平湖作出更大努力。
水泉石窟位于洛阳市所辖偃师市的寇店乡,是龙门石窟周边东南的主要石窟。2000年龙门石窟研究所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委派研究人员对龙门石窟周边小型石窟进行调查,较系统的收集了资料。本书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较全面的介绍其中的偃师水泉石窟。
本书编者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八百余件(组)一级品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组织专业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对馆藏一级文物分类逐件(组)作出科学而又比较详尽的阐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集资料性、学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研究与宣传上具有开创意义。本书是其中的唐墓室壁画定卷分册。本书能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对收藏界的鉴赏提供内涵丰富的有益参考,对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图书。
《安西榆林窟(精)/中国石窟》编著者敦煌研究院。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均与莫高窟一致,甚至一些壁画的作者也是与莫高窟共有的。曹氏画院的画工、画师,不只在沙州,也受命到瓜州的榆林窟作画。但是,榆林窟艺术并非莫高窟的翻版,而是具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如在洞窟形制上,有完整的前室和长甬道,主室壁上画出十二根排柱支撑窟顶宝帐的窟室样式,都是莫高窟所没有的。壁画中西夏和元代的密教曼荼罗和水月观音图,显密结合加以汉密、藏密结合的画法,尤其大量的民族人物画像、画工画师画像,以及汉藏婚礼图,也都补充了莫高窟之不足。在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及艺术美的创造上,榆林窟的一些作品超过了莫高窟,如西夏的线描和水墨山水;特别是唐代吐蕃时期第25窟壁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