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乾隆时期正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家强盛,财力雄厚,再加上乾隆皇帝博学多才,追求完美,所以乾隆皇帝给自己修建的裕陵规模宏大,制度完备,工艺精美,多有创新,在清陵中堪为上乘,裕陵以后的清陵没有能望其项背的。裕陵是清朝皇帝陵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从选址、规制、创新、内葬人物、有关的故事、地宫的开启、清理情况等多方面对裕陵进行了全面解读,融进了许多新内容、新观点、新成果,是迄今为止研究裕陵的之作。
今天的人们对宋朝的往事耳熟能详,但宋朝帝陵则不在人们的视线里。到底它们经历了什么?宋太祖陵及宋皇陵墓葬群的相关故事在这里浮出水面。作为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终结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死后所在的永昌陵是北宋王朝一座由皇帝亲自选定的陵墓,天宝九年(976)的一天清晨,一支响箭刺破云霄,宋太祖赵匡胤对着群臣兴奋地说: 箭落之地便为朕之皇堂也,朕自名曰永昌! 一代开国之君,就这样草率地选择了自己的陵墓所在地,此后,北宋历代君王均葬于此。然而,厄运从此降临,经过后世千年的无数劫难,宋太祖的陵墓成为了乡野间的皇陵。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答案尽在本书之中。
西夏皇陵是历代西夏帝王陵墓的所在处,素有 东方金字塔 之称,是中国目前遗迹保存完整的陵墓群之一。它不光是中国 西夏文化遗址 ,也是一处神秘的文化景观。现今陵墓虽已遭到了破坏,但好在骨架尚存,其规模的宏大,布局的严谨,令人惊叹。残存陵丘矗立在戈壁荒漠之中,领略之后依旧让人想见当年西夏的独特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本书从西夏皇陵入手,选取李元昊、李谅祚等九座西夏特色皇陵,从西夏皇陵的位置、外观着手,探究当时西夏帝王选址背后的故事,并通过陵墓现存的样子,反推历史,进而回顾皇帝生前的故事,为读者还原了一幅壮丽的西夏王朝图景。
汀州置州后,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范围包括现今整个龙岩市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永安等地。本书以六个部分,详细讲述了汀州城池的起源、建置、发展、类型等内容。书中既有对汀州城池与文明的起源的探析,也有汀州一府八县城池的详细建城、增修、地理环境等的历史知识介绍,还有汀州城池不同功能的建筑的建造、增修时间、缘由以及建造者的介绍,更对建造的材料、规制与尺寸有详细分析并以现在尺寸规则进行解读。*后,书中对汀州城池建造所涉及的理念进行了深入解读。
本书在对安岳石窟造像较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调查所获大量的手资料为主要依据 ,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并参诸文献,首先对安岳石窟造像进行了综合分期研究。结论认为,自唐开元至南宋末,是安岳石窟造像的盛期,大致可分为三期:期是兴盛期,时间为开元至晚唐景福年间;第二期是延续期,时间为前蜀天复七年至后蜀被灭国时;第三期是衰落期,时间为北宋元符年间至南宋庆元年。
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幕,整个发掘历时2年零2个月、用工2万余个。深埋地下数百年的文物宝藏将世人带入大明王朝那风雨飘遥的岁月,令人称奇的出土文物以各种方式揭开一个个数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定陵的发掘为后来整个中国陵墓和文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也为后世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
《卑鄙的圣人:曹操》(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服气的曹操全传)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
庞贝古城,被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摧毁的古罗马城市,因为火山灰的掩埋,保存下了人们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这座古城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们窥见罗马人民生活和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呈现了大量历史图片,结合书信片段等真实资料,摘录相关著作,介绍了庞贝的考古历程以及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书中内容翔实丰富,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了解这片历史遗迹不可错过的好书。
《穿越塔克拉玛干》是《西域游历》系列中的第6部。《西域游历》一书,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6——19O8年在我国新疆和甘肃西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全部成果的详细报告,也是斯坦因1900——1901年次新疆考古调查和发掘后所出《古代和田》报告的续编。《西域游历》一书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从西向东包括了今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在这些地区调查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阿克铁热克、喀达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尔等遗址,米兰佛寺遗址和吐蕃城堡遗址,楼兰古城及其附近遗址,焉耆明屋及其附近的石窟寺和遗址,甘肃西部汉长城和烽燧遗址,敦煌千佛洞和藏经洞等。斯坦因在这些遗址所发现遗物的主要类别有雕塑,绘画,简犊文字(包括汉文、梵文、伎卢文、和田文、龟兹文、吐蕃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南京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之一。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陵”的美誉。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夏维中、韩文宁编著的《明孝陵》从墓主生平、陵墓营建、建筑布局、丧葬与护卫、祭祀与谒陵、保护与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明孝陵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1936年 发现,为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 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 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作者长期在良渚遗址从事发掘工作,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良渚文化的分布、类型、代表器物以及良渚文化在早期中国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可错过的克孜尔石窟》为“不可错过”丛书中的一册。 全书分为两章, 章交代克孜尔石窟的开凿历史,以及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第二章为精品窟的特色介绍,分别介绍了8—229窟的洞窟菁华。在介绍每一个洞窟时,又将其“不可错过”的看点做单独说明,让读者不错过克孜尔石窟的每一寸风景。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其他石窟类书籍的刻板与套路,行文轻松、笔调优美,针对不同的石窟,划分出“不可错过”的具体景点,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具有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