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重庆古塔》首先从功能上对重庆200余座塔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塔进行建筑形态特点的总体分析;其次从能够显示重庆古塔特色的细节部分,如平面形状、内部结构、塔身收分、塔檐及塔刹装饰等的变化及特点进行分析;再次对塔身文字装饰进行分析、解读和辑录;最后辅以地方志书中的记载,既能使读者对历史上曾经存在但现在已湮灭的部分塔有所了解,亦可为现存古塔将来的保护维修提供文献支持。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重庆古塔》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学者,特别是从事古代建筑规划、设计及维修保护等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蓟县独乐寺山门/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丛书》是对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这一中国现存古老的寺门进行了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介绍,基于综合各种技术手段的测绘调查,涵盖建筑结构、装饰、塑像、壁画、彩画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书以山东省现存的古建筑(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重量、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适当补入了部分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建筑,重点介绍了山东省17个省辖市的350处古建筑。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地图、搜集整理相关测绘图纸、调研拍摄、走访等方式,忠实记录每一处古建筑信息:古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可作为研究山东省建筑历史的参考资料。
紫城中轴线的建筑是紫城建筑群的核心。本书以贯穿紫城中轴线的建筑群为对象,基于大量图片和丰富的语言,来展现其建筑艺术、历史及文化特色。
本书收入1958-1960年在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南郊)发掘的十四座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的资料,同时收入1956-1957年在同一地区发掘的大土门遗址资料。内容分为十章:章绪言,第二章建筑遗址群综述,第三章第三号遗址,第四章号、第二号、第四号至第十一号遗址,第五章第十二号遗址,第凉意是第十三号遗址,第七章第十四号遗址,第八章出土的砖、瓦、瓦当,第九章大土门遗址,第十章结语。 这批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为古代中国所特有,对中国东汉魏晋以后各代的礼制建筑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建筑学,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礼制建筑制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对广大的文物考古工作及古代史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乐山西坝窑址》是200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乐山市文物管理所、五通桥区文物管理所对乐山西坝窑进行抢救性发掘形成的考古报告。西坝窑是一处古代民窑遗址,兴起于北宋,盛烧于南宋至元代。2008年度的发掘共清理窑炉6座、灰坑4个,同时出土了一批实物标本。各类遗存时代集中在南宋中期至元代晚期。窑炉均为半倒焰型馒头窑炉,其中Y1、Y5可能是目前我国宋元时期规模数一数二的大型馒头窑炉。它们的窑炉热工工艺设计先进,十分罕见,对于丰富我们对南方地区宋元时期馒头窑炉的认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出土瓷器以黑釉生活器类为主,可辨器形有碗、钵、盏、盘、碟、壶、杯、罐、奁、研磨器、瓶、花插、香炉、灯、灯盏、砚滴等。该批实物标本时代明确,门类较为齐全,工艺较精,是一批具有重要科研参考价值的资料。 《乐山
全书以条目的形式展现陕西省内关中、陕北与陕南地区现存的不可移动古塔517座,近百年消失的古塔400余座,以及陕西发现的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和画像砖塔70座。书中收录古塔建造的时代最早可至唐代,最晚为民国时期,刊载了陕西省级以上和关中、陕南、与陕北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分布图4幅。 该书全面地体现和展示了陕西古塔的历史沿革、建筑风貌及工艺水平,建立了仅有的古塔数据库,弥补了这一方面系统研究著述的空白,为研究陕西古塔所承载的历史、宗教、民俗和社会文化基因留下的宝贵资料
本书以山东省现存的古建筑(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重量、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适当补入了部分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建筑,重点介绍了山东省17个省辖市的350处古建筑。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地图、搜集整理相关测绘图纸、调研拍摄、走访等方式,忠实记录每一处古建筑信息:古建筑所在地概况;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保存状况等,可作为研究山东省建筑历史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