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上古历史文学研究:以楚史及屈赋为中心》首先借助出土金文文献及战国楚竹书,补充完善楚史史料;其次借助出土楚竹书,对屈原流放生涯以及悲剧命运考辨清晰;再次借助出土文献资料研究《楚辞》作品,对几个千年疑案得出性的结论。
甲骨文例研究是甲骨学的一个分支,甲骨文例包括卜辞文例和记事刻辞文例。作者总结前人对甲骨文例的看法,认为甲骨文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卜辞和记事刻辞的行款走向、书契位置、先后次序、字体写刻习惯等;二、卜辞的结构形式(即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用辞、孚辞、兆序、兆辞)、同版或异版甲骨上的卜辞形式(即正反对贞、选贞、同文例、成套卜辞、成批卜辞等)。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甲骨坑,出土了刻辞甲骨689片(卜甲684片,卜骨5片),2003年收录该批甲骨文全部材料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出版,此书共著录了529版甲骨(511版腹甲、13版背甲、5版牛骨,529是689片缀合后的数字),其中多数是完整或较完整的龟腹甲,为研究龟腹甲文例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学界也非常重视花东甲骨文例研究,但都只侧重某一方
《阳城汤庙碑拓文选(繁体版)》所记内容涉及乡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自十二世纪以来阳城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
“古人通过这些文字,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目前谁都不敢说。”刘凤君表示,接下来文字破译的工作,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他希望通过书的出版,把100件昌乐骨刻文的照片公之于众,供全社会共同研究和探讨。刘凤君在昌乐县袁家庄遗址考古现场。
本书被称为海内“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帝王纪事刻石。它文字古奥,词意索解缺乏参证,又加长年洗磨与椎拓,字迹平夷,增添了释读的难度,留下一连串历史谜团。本书作者孜孜不倦释读石鼓文,20多年潜心研究,排列出一个665字的文本,注重与甲骨、钟鼎、刻石、古篆相参校,基本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楷体文字,获得了前人所未及的认识。宋元以来,无锡人士对石鼓拓本的集藏、研究,构成无锡历史文化衍生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石鼓笺释》可谓无锡文史传承的一枚成果。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拥有多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最为大宗。已发现的简帛,按照内容性质主要分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的方法途径上也有一些区别,所以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来进行研究。简帛书籍按其年代又可分为战国、秦、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非常高,其文字又多与其他三组有较大差异。而从书写材料看,简和帛根本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鉴于战国帛书只有子弹库楚帛书,其发现时代早,数量也少,学者研究比较多;而现在“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换言之,已发现的战国简帛书籍除了子弹库楚帛书,就都是战国竹书,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和必
本書是作者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相關領域的論文集,收録2013年底以來和以往未收入作者其他論文集的文章40餘篇,包括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簡帛、璽印等古代文字研究,先秦秦漢史,古籍整理,考古學,古漢語等領域的研究論文;以及若干書評、爲他人著作所作的序言和回憶性文章等。書中文章均爲抢先发售結集出版,對相關研究領域具有的參考價值。
本书在论述台湾简牍研究的分期、贡献和历史地位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了劳干、吴福助、马先醒等学者的简牍研究成就,展现出简牍学研究在台湾的发展状况。?
《阳城汤庙碑拓文选(繁体版)》所记内容涉及乡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自十二世纪以来阳城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
《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摘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甲金文论著方面的选读和甲骨选片的研究。甲骨文、金文,尤其是甲骨文,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宝库和迷宫,而藏家、注释家之蜂起,百花竞秀,正是学术繁荣之盛况。《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的摘录,也是不拘一家,而是博彩众家。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拥有多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最为大宗。已发现的简帛,按照内容性质主要分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的方法途径上也有一些区别,所以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来进行研究。简帛书籍按其年代又可分为战国、秦、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非常高,其文字又多与其他三组有较大差异。而从书写材料看,简和帛根本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鉴于战国帛书只有子弹库楚帛书,其发现时代早,数量也少,学者研究比较多;而现在“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换言之,已发现的战国简帛书籍除了子弹库楚帛书,就都是战国竹书,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和必
《简帛》是由武汉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简帛》为2007年简帛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共收录四十余篇外学者的论文,从多种维度对上博、郭店、包山、里耶、张家山、马王堆、孔家坡、走马楼等出土的简帛资料进行探讨,其中既有像裘锡圭、夏含夷等这样的学者的重要论文,同时对于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也著意刊发。对于简帛的学术研究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