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古书新辩-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西山尚志 /2015-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古书新辨: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文主要运用中国的新出土文献进行相关研究,涉及到中国的思想史、历史、文字学、文献学等各种领域。《古书新辨: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绪论,通过重新探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来表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学问观,并为了作为“科学”的历史学者共同追求、探讨真实而写作了《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出土文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不可证伪性》一文。《古书新辨: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一编是运用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缁衣》重新探讨《礼记》四篇(《中庸》、《表记》、《坊记》、《缁衣》)与《子思子》的关系。第二编是出土文献《周易》的文字、语言研究的部分成果。第三编是对出土文献《老子》的研究。一、二章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郭店楚简《老子》三本、《太一

    • ¥150.16 ¥588.32 折扣:2.6折
    • 读卷校经【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许建平 /2014-05-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1925年,王国维率先提出二重证据法的说法,从此,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认可科学的学术正流。本书作者许建平先生长期从事敦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整理《敦煌经部文献合集》、《敦煌子部文献合集》等大项目的过程中,秉承王氏以来二重证据相结合的优良学术传统,结合传世典籍与敦煌写本、碑志等出土文献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来考证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论证传世典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错误。许建平编著的《读卷校经(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二重互证)(精)》汇编了许建平先生从事敦煌写本文献、出土文献研究以来,结合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研究中拥有代表性、很有学术价值的23篇论文,内容分为三类:一是关于敦煌写本的,二是关于出土碑志的,三是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到敦煌写本与

    • ¥150.81 ¥589.62 折扣:2.6折
    • 简帛【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武汉简帛研究中心 主辨 /2006-10-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帛》是由武汉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简帛》,共收录五十余篇外学者的论文,从多种维度对包山、郭店、上博、里耶、张家山、马王堆等出土的简帛资料进行探讨,其中既有像李学勤、邢义田、周凤五、夏含夷、工藤元男等这样的学者的重要论文,同时对于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也著意刊发。对于简帛的学术研究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153.91 ¥595.82 折扣:2.6折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不详 /2010-0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该稿属《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之第五辑,书稿内容延续集刊一贯之体例,涵盖丰富,涉及甲骨文、金文、楚简、帛书、镜铭、敦煌佛经等方面的字词考释与校读札记:有出土资料的研究心得,如对北大汉简《周训》的探讨;有对出土帛书的整体考释,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释文校读;亦有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对名句的进一步深入辨析,如关于《老子》"道可道""名可名"的解释。该集刊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领域的研究成果,便于研究者得以接触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并促使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153.98 ¥595.96 折扣:2.6折
    • 简帛【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武汉简帛研究中心 主办 /2009-10-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帛》是由武汉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简帛资料为主的古文字研究,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为”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8”会议论文集,共收录外学者的论文三十七篇,涉及出土简牍帛书的文本抄写、篇章结构、简序编排、文字释读与内涵解析等多个方面,对简帛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方法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研讨。此外,本辑增设”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专栏,对外秦简的整理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作了回顾与展望。相信,本辑相关论文的发表必将引起学界对目前简帛研究的冷静思考与深入探讨。

    • ¥157.75 ¥603.5 折扣:2.6折
    • 新出楚简文字考【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黄德宽著;何琳仪著;徐在国著 /2007-09-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土文字资料的研究,文字释读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这些年来,编者们一直致力於出土资料的文字考索,每考一字尽力做到从分析形体入手,近而探求音义,力戒意猜妄断及苟且浮躁,做出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材料的出土,许多看法得到了修正。实际上学术也是在否定过去中得到进步的。这本文集共收录了36篇文章,所录文章为保持原貌,未作改动,也没加按语,但改正了一些错字,个别不清楚的字形也做了替换。《新出楚简文字考》供相关研究者阅读或参考。

    • ¥161.9 ¥611.8 折扣:2.6折
    • 出土【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梁静 著 /2015-11-01/ 科学出版社
    • 《出土<苍颉篇>研究》通过对已公布的斯坦因所获敦煌汉简、居延旧简、居延新简、建国后所获敦煌汉简、尼雅汉简、阜阳汉简、水泉子汉简以及北大汉简中的《苍颉篇》残简的对比研究,程度上复原了这部亡佚已久的字书,进而探讨了此书的文本结构以及流传中的不同版本。大致弄清楚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基本弄清楚了"闾里书师本"、五、六章的文本面貌,"姓名简"由于见于多个出土本,现在可以肯定属于《苍颉篇》;其次,《苍颉篇》文本结构具有的稳定性;再次,在"李斯本"与五十五章的"闾里书师本"之间,还存在一个合《苍颉》、《爰历》与《博学》三篇为一体的、未经"闾里书师"断六十字为一章的版本;最后,《苍颉篇》在流传的过程中,在文字、结构以及用韵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或多或少的改编。

    • ¥163.71 ¥615.42 折扣:2.7折
    • 吉金雅集【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王浩然 编著 /2011-04-01/ 团结出版社
    •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西周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学术文化之发展多少会受到社会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统一,社会安定,加上周公制礼作乐,堪称太平盛世。如大盂鼎即为此期最典型之杰作也。而至昭穆之后,书风渐变,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书风极为严谨端正。端整典雅之颂鼎、典雅整赡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风之毛公鼎等,皆为此期之代表。

    • ¥168.08 ¥624.16 折扣:2.7折
    • 商末周祭祀谱合历研究【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徐凤先 编著 /2006-05-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周祭是指根据甲骨文记载确立起来的在商代后期某些阶段行用过的一种祭祀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商王用五种祭祀先王及其配偶,一个祭祀周期约相当于一个太阳年。周祭研究始自20世纪30年代,但已往的研究一直没有找到将周祭材料合理地放入历史年代中的途径。本书通过历法计算的方法,确定甲骨文黄组卜辞和晚商青铜器铭文中各组周祭材料在历法上自洽性,然后根据历法上的制约关系,得到相应时段的历日特征,进而提出所对应的周祭系统的可能年代。因此,本书从理论上解决了利用周祭材料进年代学研究的方法问题。通过历法计算,本书提出了帝辛周祭系统的可能年代。又根据传统认定的帝乙周祭系统的材料,提出了帝乙在位的可能年代。通过分析传统的帝乙材料和文丁材料在历法上的问题,尝试将这两组材料重新分组,并讨论了传统的分组方法和重新分组

    • ¥168.47 ¥624.94 折扣:2.7折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劉剑 主编 /2010-07-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包括:释“山”、释“困”及相关诸字复公仲簋盖铭补释、蔡侯尊、盘铭文“慎良”试释、鼓文考证、齐国文字“主”字补证、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介绍一件新见平阿造戈、历博藏战国陶文补释、中山器铭文补释等等。

    • ¥199.05 ¥686.1 折扣:2.9折
    • 西夏文【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王培培 /2015-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西夏文<维摩诘经>整理研究》很大程度地收集世界各地收藏的西夏文《维摩诘经》残件资料,根据原始文献两个不同的题记拼配出初译本和校译本两个佛经版本,在此基础上对比较完整的校译本进行解读,并且通过初译本和校译本的对勘,找到西夏校经的原则。其次,通过经文的解读,我们了解西夏文《维摩诘经》译自鸠摩罗什汉译本。另外,《西夏文<维摩诘经>整理研究》对佛经中的专门术语进行了考源。《西夏文<维摩诘经>整理研究》的出版对于研究西夏语言文字、佛教文化传播和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86.09 ¥660.18 折扣:2.8折
    • 简帛文献《五行》笺证【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魏啓鹏 著 /2005-12-01/ 中华书局
    • 魏启鹏先生为四川师范的博士生导师,他近年来一直从事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已出版多部著作。本稿(含《郭店楚简〈五行〉笺证》、《马王堆帛书〈德行〉校释》)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失传两千多年的佚籍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以内外证结合,参照发明,对其内容及章句进行了较详细的笺释,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该稿还附录了一些相关的作者本人和别人的研究文章,使读者对全书的内容及性质有较完整的认识。

    • ¥180.55 ¥649.1 折扣:2.8折
    • 草原金石录【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王大方,张文芳 /2013-10-01/ 文物出版社
    • 《草原金石录》通过对蒙古草原地区考古调查所发现的蒙元时期的石碑和印章等金石类文物的考察、拍照、拓印与研究,丰富了蒙元时期蒙古草原地区的历史,为我国金石考古、古籍整理、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 ¥185.74 ¥659.48 折扣:2.8折
    • 出土文字资料所见先秦秦汉祖先神崇拜的演变【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何飞燕 /2013-08-01/ 科学出版社
    • 先秦秦汉时期的祖先神崇拜在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各个时代的祖先神崇拜,在不同时代各有特色。本文主要利用先秦秦汉有关祖先神崇拜的出土文字资料,辅以传世文献,来考察先秦、秦汉时期的祖先神崇拜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出土文字资料所见先秦秦汉祖先神崇拜的演变》适合先秦秦汉史、古文字学专业的学生及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 ¥171.96 ¥631.92 折扣:2.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