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尽管贺书自述“本书不是对六朝都城的全面研究”,但他能独辟蹊径,以六朝瓦当的发现,阐明与六朝都城的关系,并据此“对六朝都城做复原性研究”,我认为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二、六朝瓦当过去虽有发现,但较零散且多为采集品,故不如秦汉瓦当和北朝及唐代瓦当那样受人重视。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迅速开发与建设,大量瓦当出土,且有地层依据,因此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我注意到,作者近年已经发表了数篇有关六朝瓦当研究的文章,本书能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整理,是开六朝瓦当系统研究的先河。 三、本书对六朝都城复原性研究,除用瓦当为主要依据外,还以“人工河流的因素”,突出其对六朝都城规划的影响;同时除对都城和宫城本身的阐述和考证外,还以较多篇幅阐述都城内的主要礼制建
本书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尽管贺书自述“本书不是对六朝都城的全面研究”,但他能独辟蹊径,以六朝瓦当的发现,阐明与六朝都城的关系,并据此“对六朝都城做复原性研究”,我认为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二、六朝瓦当过去虽有发现,但较零散且多为采集品,故不如秦汉瓦当和北朝及唐代瓦当那样受人重视。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迅速开发与建设,大量瓦当出土,且有地层依据,因此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我注意到,作者近年已经发表了数篇有关六朝瓦当研究的文章,本书能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整理,是开六朝瓦当系统研究的先河。 三、本书对六朝都城复原性研究,除用瓦当为主要依据外,还以“人工河流的因素”,突出其对六朝都城规划的影响;同时除对都城和宫城本身的阐述和考证外,还以较多篇幅阐述都城内的主要礼制建
《中国古代瓦当纹饰图典》集先秦、秦、汉、唐历代瓦当标准图500多幅,正确而细致地表现古代瓦当的纹样和造型,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古玩收藏爱好者、文物鉴定工作人员、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南京传世名著》由317张照片展现南京及周边地区从六朝到近代的古迹名胜,是一本南京城的城市记忆,这些照片大多数是朱偰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耗费2、3年时间考察南京古迹期间拍摄,也有部分是采用航空队的航拍图和朱偰先生友人所拍摄的照片。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附件,其画像之生动、图案之精美、书法之古雅,向为世人所重。瓦当著录始见于宋代,清代以来,著述尤多。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新出土者日渐增多,出版了一些有关瓦当的论著和图录,促进了瓦当研究的发展。
瓦当,俗称瓦头,是指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形状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表面多装饰有花纹和文字。瓦当既有遮护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是我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装饰物。它就像一串美项链整齐划一地横列在建筑物的上部,极富装饰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丽一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图案、文字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文化渊源、习俗好尚,同时对古代地理建筑、思想意识的研究亦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正因如此,瓦当引起了不少好古者的重视。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出现了像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金石学家皆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