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和《国学门甲骨刻辞拓本》两种,作为附编。此次整理,项目组以《甲骨刻辞拓本》为底本,校核北大藏霍保禄捐赠甲骨的著录情况,厘清了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国学门藏甲骨的著录等问题。 马衡先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文物收藏家。自1924年受聘“清室善后委员会”,参加点查清宫物品工作起,便与故宫结缘。此后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兼职,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主持文物南迁,次年任院长,至1952年卸任,在故宫工作了近30年,为中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马衡先生生前及故后,将其收藏的所有文物悉数捐赠国家。 马衡旧藏甲骨分两类:一类是有字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谢伯殳旧藏甲骨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藏谢伯殳等甲骨两部分。 谢伯殳名棨涣,字伯殳,号瓠庐,又号庸斋,以字行。浙江余姚人。清末著名银行家、中国通商银行华经理谢纶辉之孙。谢伯殳早年毕业于澄衷学堂、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时期曾任上海美大火油公司董事长、中央信托公司、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等职。 谢伯殳一生研究金石甲骨,他的殷墟甲骨收藏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齐名,深为考古学界所重。谢伯殳旧藏甲骨大部分为故宫博物院购藏,小部分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7年,故宫研究院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展合作,对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所藏谢氏旧藏甲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谢伯殳旧藏甲骨对中国史学及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将两处甲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商代农业、田猎、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地理、方国、供纳、巡狩、历数、卜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向来为海内外研究者所重视。这些甲骨中有近一百片以往未曾见于著录,内容非常重要。本书乃复旦大学所藏甲骨之全面整理、研究材料的汇编著录,包括未曾见诸著录新材料的公布。通过原骨六面摄影、拓本、摹本形式准确记录复旦大学博物馆所珍藏的甲骨信息,对甲骨文字做出精确释文,并收录*考释论文,展示甲骨学研究新进展,便于学者利用。 该书的整理是甲骨文著录走向精细化的一次新尝试,以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地对馆藏甲骨实物重新著录、深入研究为目标,寻找突破点。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掘就甲骨实物进行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尊重、吸收历代学者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商代农业、田猎、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地理、方国、供纳、巡狩、历数、卜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向来为海内外研究者所重视。这些甲骨中有近一百片以往未曾见于著录,内容非常重要。本书乃复旦大学所藏甲骨之全面整理、研究材料的汇编著录,包括未曾见诸著录新材料的公布。通过原骨六面摄影、拓本、摹本形式准确记录复旦大学博物馆所珍藏的甲骨信息,对甲骨文字做出精确释文,并收录*考释论文,展示甲骨学研究新进展,便于学者利用。 该书的整理是甲骨文著录走向精细化的一次新尝试,以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地对馆藏甲骨实物重新著录、深入研究为目标,寻找突破点。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掘就甲骨实物进行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尊重、吸收历代学者
《战国竹书论集》乃陈剑先生近些年在战国竹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在学术界近年竹书热的特点。主要涉及上博简、清华简、郭店简等的字词新释、竹简拼合、简序调整,以及用这些出土竹书内容校读古书而纠正长期以来的误解。如《据战国竹简文字校读古书两则》一文,《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一句,历来对“色斯”的解释有颇多异说,陈文联系《吕氏春秋》、《孔丛子》“疑之则举”,参考《说文》“色”字古文、郭店简“疑”字,认为《论语》之“色”即“疑”,文意为“[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它们因为有人走过而]感到惊疑,就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