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瓷器历史悠久,享誉世界。其中的珐琅彩瓷是冠古今。《中华珐琅彩瓷》图文并茂地对珐琅彩瓷的烧造历史、器物特点,及真伪的辨析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一些康、雍、乾时期的存世精品珐琅彩瓷器做了集中的展示。图片精美、内容丰富,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鉴赏价值。
《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是为配合安徽省博物院相关展览而出版的专题画册,《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遴选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御用文房用具,包括笔28件、墨10件、纸10件、砚37件、辅助文具47件(包括笔筒、笔架、笔屏、笔洗、笔掭、墨床、镇纸、臂搁、仿圈、砚屏、砚滴、水丞、如意、书式匣、炕几)共114件(套),计145件。《走进御书房: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房用具特展》图片精美,文房用品资料丰富且皆为宫廷专用,具备较高的审美研究价值。
《两宋之际的中国制瓷业/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为首届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收录了《南宋时期的越窑》《2019年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及再讨论》《龙泉窑双面刻划花工艺的流布及相关问题》等文章共13篇,内容涉及浙江、河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窑业生产情况,对于理顺制瓷业的兴衰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朝阳文物志》记录地域以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的行政区划为准。地名及机构名称一般情况下用的名称,如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名和机构名称则用当时的名称。 《朝阳文物志》依次为概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墓葬、古代遗址、古代建筑、石刻、近现代遗迹、馆藏精粹、博物馆、文物市场、文物管理、朝阳区文物工作大事记及附录。
薛小军编著的《荣昌窑(精)/中华文脉中国窑口系列丛书》主要介绍荣昌窑的来源与制作,在四川荣昌县。清时为有名陶窑之一。由粗陶到细陶,以细陶为著,胎骨泥色分红、白两种,土质优良;釉色有黄、绿、蓝、白、黑、黄丹、朱砂等,以釉应用很广,以红丹、锡配成的朱砂和以铜砂、黄丹、玻璃渣配成的西绿釉很著。建国后,荣昌陶器继续发展。产品以日用陶为主,泡菜坛珠整体比例协调,形式美观,造型结构符合泡菜需要,具有良好功能,是很有名的荣昌陶器产品。其它品种还有罐、坛、壶、瓶等。装饰以化妆土刻花为特点,有刻线和剔花两种,纹饰质朴自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玉器》梳理、展示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最精美的151件珍贵玉器。收录的玉器制作巧妙、技艺高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更迭,也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体现。不但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价值,更是精美的艺术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玉器》图片精美,文字梳理详尽细致,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朝阳博物馆将该馆所藏有代表性的铜镜整理展示,并将铜镜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铜镜在各个朝代不同的表现形式做详细介绍,对每一面铜镜尺寸、所属朝代、个性特征加以描述,令读者得以具体了解铜镜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