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其他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在咸阳原上的西汉诸陵中,汉景帝阳陵既不是早的,也不是高大的,然而却是目前保存为完整,考古发掘工作做得多、成果丰富的一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汉阳陵陵园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其发掘成果于1990年和2010年两次获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既为破解西汉帝陵制度谜团和感受大汉雄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大关注,也让汉阳陵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汉阳陵》是由汉阳陵博物馆编撰的全面介绍陕西汉代景帝阳陵陵园的图录,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展示了阳陵考古的新成果。
《古罗马币》作者李铁生先生长期致力于世界钱币文化的介绍和研究工作,已出版相关书籍十余种。本次出版的《古罗马币》四色版是李先生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搜索以及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的一部较为全面的古罗马币研究和推介之作,图片数量多、质量高,文字精良。由于古钱币尤其西方古钱币在中国的介绍和推广度尚不足,本书将是一部高品质的典范,故本次将推出3000册以飨读者。
聚落考古的理论源头之一是文化生态学。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关注,是聚落考古区别于以往以年代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统考古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本书收集了16篇有关环境考古研究的论文,论文中从地貌、气候等环境角度对我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史前灾害场景作了分析,并凸显出了环境考古在提示和阐释早期人类遗存方面所存在的优势。
本书为《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揽萃丛书》之一。本书收集、整理、展示了近百幅与井冈山斗争历史有关的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旧居图片,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纵览》内容有寿春城遗址、临涣城址、寿州窑遗址、柳孜运河码头遗址、榉根关古徽道、繁昌窑遗址、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古墓葬、皖南土墩墓群、建平镇土墩墓群等。
《甲骨学基础讲义》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一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13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古罗马币》作者李铁生先生长期致力于世界钱币文化的介绍和研究工作,已出版相关书籍十余种。本次出版的《古罗马币》四色版是李先生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搜索以及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的一部较为全面的古罗马币研究和推介之作,图片数量多、质量高,文字精良。由于古钱币尤其西方古钱币在中国的介绍和推广度尚不足,本书将是一部高品质的典范,故本次将推出3000册以飨读者。
《甲骨学基础讲义》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一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13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出土文献(第2辑)》包括在首批清华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读《尹至》“自夏徂亳”、说“夜爵”等内容。
《佛塔地宫探索》包括:舍利崇拜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舍利观察、七宝杂考、论佛牙何其多等内容。
《文物通论/钱基博集》是钱基博先生所写的一本通论文物的专着,也是他的后一部作品。所论文物时代上自殷商,下至明清,就每一时代而言,内容均分三个部分,一为历史背景,二为本时代的典型文物,三为华中师范学院(现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的该时期文物。钱先生既抓住了每个时代重要的文物类别,阐明其典型特徵,凸显了时代特色,又注意前後时代的继承与创新,真实再现了文化发展的复杂过程。钱先生的文笔优美,新见迭出,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文物通论/钱基博集》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