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迹图考/南京传世名著》之一章,首叙金陵形势,略述山脉水系大概。自然地理既明,第二章乃综述金陵之沿革,第三章以后,分叙历代史迹,秦汉一,六朝城郭宫阙遗址第二,六朝陵墓第三,南朝四百八十寺第四,隋唐第五,南唐第六,宋元第七,明代遗迹第八,清代第九,太平天国第十。各以史迹之多寡,分节目之繁简。至于古迹之存于今日者,依地理之分布,分区分类叙述,第十二章总叙玄观祠宇梵刹,第十三章园林第宅,而以结论殿后。每章各节之末,附以历代词人诗词题咏,以发思古之幽情,而兴盛衰之观感焉。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数以千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以吴越地区。 在湖北省博物馆众多的展品中,有一把保存完好无损、锋利无比的青铜剑,经过2400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耀目,美轮美奂。它就是驰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名冠天下,他的故事常被当作励志的典范而教育后人。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随身佩带的宝剑,生前不会轻易赠予他人。就是他死后,其后人也会将它当作国宝,存放于越国的国库里,不会随便流传到其他地方。 中国考古史上,曾有许多惊世的重大考古发现。那么,越王勾践的青铜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它又是在何时何地发现的呢?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真相就在你的眼前,你却看不出一丝端倪。就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考古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三星堆与金沙》运用比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两个遗址的遗迹现象、器物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观察。主要是从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等方面,对它们的物质文化、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层面,以较为通俗的笔墨进行了粗略的勾勒。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两个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发展的两个高峰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全书的基本架构是先以简洁的笔调对不同的器类进行概述,然后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再现两个遗址出土文物之间的承接关系,并对每件文物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便于读者加深对这些文物的认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感知古蜀文明绚丽多姿、内涵宏大的历史画卷。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出土文献(第2辑)》包括在首批清华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读《尹至》“自夏徂亳”、说“夜爵”等内容。
中国的瓷器历史悠久,享誉世界。其中的珐琅彩瓷是冠古今。《中华珐琅彩瓷》图文并茂地对珐琅彩瓷的烧造历史、器物特点,及真伪的辨析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一些康、雍、乾时期的存世精品珐琅彩瓷器做了集中的展示。图片精美、内容丰富,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鉴赏价值。
《感悟端砚》不仅包容了端砚的悠久历史,文化性、审美性,以及端砚制作现状的方方面面,还集结了大量的图片,供读者赏析。 书中 端砚感动人生 部分,是作者寻访端砚过程中的内心感悟以及与雕刻工艺师们交往的真实记述,情节生动感人,是作者与端砚和制砚人面对面的对话,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端砚创作知识和欣赏知识,能让人从文字中闻到砚文化散发出的浓浓墨香。 本书对端砚的文化内涵,端砚的创作与收藏,作者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文图并茂,既有可读性,又有观赏性,文笔新鲜。相信此书的出版,会给今天的制砚人和端砚收藏者以更多的启迪。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呈现出东汉时期这一地区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和意识形态等丰富的图像信息。然而,墓葬是一个功能特殊的空间环境,壁画与建筑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礼仪、信仰和文化的视觉化、物质化呈现的产物,二者原本的意义和内涵相应地发生变化,传达出更加多元、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对它做出更加完整地解读。 壁画的“设计”绘制过程对于其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对图像做出选择,如何将图像归位于墓葬的“原境”当中,又如何以特有的形式关系进行组织构建,最终呈现一个完整、互动而又相对独立的象征系统就成为对该墓研究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图像与空间: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与建筑关系研究》试图在这样一个基本脉络和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壁画图像、
《古玉探微》以时间为纵轴,将玉文化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玉器,尤其是现存的玉器加以重点介绍,选取从细微角度观察、鉴别玉器。内容新颖、角度独特、配图清晰,实用指导性强,是指导、帮助大众增加对玉文化赏析,对玉器鉴别的入门参考书。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用手册(2015年)》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概况,梳理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常规方式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有的管理方式,并汇编了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的专项要求、规定、文件和通知,以及一些常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与要求规定。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用手册(2015年)》有大量的汇编内容,各汇编文件的体例又不尽相同,故采用了分类的编撰方式,查阅时按类型索引即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用手册(2015年)》在完成初稿时本有十个章节类型,近35万字,但本着以“实用”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减少主观判断”为原则的编写初衷,删减并精炼掉了“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简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纪实报道”及“规划案例分析”等内容,形成了现在的八个部分。由于时间仓促及本人能力所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和以希腊一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文化是世界钱币文化中的两大奇葩,各具特色。 近几年来,李铁生教授又专心致力于丝绸之路古国货币的介绍,《古希腊罗马币鉴赏》作为首发并列入内蒙古钱币学会丛书,还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荣誉奖。接着出版了《拜占庭币》。这本《古波斯币》是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第三本力作,内蒙古钱币学会决定再次将其列入内蒙古钱币学会丛书,资助出版。 《古波斯币(阿契美尼德 帕提亚 萨珊)》是李铁生教授在阅读了大量外书刊、访问伊朗及诸多外钱币学会和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择其大要、突出重点编写而成的。这本兼具综合性、知识性、学术性的著作,内容丰富翔实,叙述简明流畅,实为不可多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