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作为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有着独特之韵味,它与中国书画、陶瓷、铜器、玉器等,同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之瑰宝。历代出土了大量的砚品,流传于世的实物,亦不在少数,是融雕刻、绘画、书法、历史、文献、文字、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本书作者易苏昊先生深谙砚之美,砚之韵,侵淫砚海,收藏之精品叠出。观其收藏,以明清、近现代石砚为多,明清佳砚更具特色,藏砚注重其历史性、艺术性,砚铭之精者,可比肩《西清砚谱》。本书将易苏昊先生所藏名砚汇集成册,收砚158方,形制丰富多样,品类聚集一书。书中不仅有藏砚实照,亦有藏砚之精拓,尚有小字题识,考据详尽,楷法精妙,文辞雅致。
本系列陶瓷标本数据是从3万多件标本中遴选了140余个窑口、200余处窑址约6800余片古窑址标本进行展示。 这些标本资料的时代上起东汉,下至明清,其中以唐到元代的标本最为丰富。有的瓷片可与出土和传世器物相印证,有的则不见于出土与传世器物,对窑址标本的研究就越显得重要。 本卷河北卷就陶瓷的发展历史而言是宋代白瓷定窑及北方民间瓷窑代表磁州窑的所在地。这里共收录了231组件贾壁窑、磁州窑、邢窑、定窑、井陉窑、隆化窑等陶瓷标本。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调查记”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释迦塔建筑实录”,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
《中国壁画史(修订版)》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壁画;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壁画;秦代壁画;汉代壁画;三国两晋南北朝壁画;隋代壁画;唐代壁画;五代十国时期的壁画;宋代壁画;辽代壁画;金代壁画;西夏国壁画;元代壁画;明代壁画;清代壁画;藏传佛教壁画;现代壁画等。
本书客观展示了一个世纪中吐鲁番出土砖志的研究情况和成果。以砖志主人死葬时间先后编排,书中“注释”部分设有对该方砖志的“征引文献论著题录”,书后附吐鲁番出土砖志检索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