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天平作为比喻,在 奢华 这个主题下,一端是奢侈品本身,而另一端,就是使用这些奢侈品的高端人群。正是从呈现贵族式生活品位的主旨出发,世界品牌课题研究组在经过精心酝酿和筹备之后推出此书。 《皇家御用奢侈品》精心挑选了14国王室,它们代表了真正的贵族式的华贵生活典范,同时,《皇家御用奢侈品》将各国王室与其御用奢侈品牌之间的深厚渊源娓娓道来,呈现了诸多奢侈品牌所承载的精英文化传统。由此,《皇家御用奢侈品》列出了一份由王室成员所开出的精品购物清单。 在书中精选的50多个皇家御用奢侈品的品牌中,涵盖了高级珠宝、*瓷器、专车、专机、游艇、名表、名酒、名笔、雪茄再到时装,同时也包含了王室御用的银行,以及服务于皇室贵族的奢华酒店。同时,每个品牌又具体结合了 品牌志 、 典藏馆 、 名人堂 ,将
明代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银首饰领域的历史,用金银珠宝经营出来的奢华之色,因它的纹样之丰富与制作之精巧而成为书写于盈寸之间的一叶艺术史。本卷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首饰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以及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蔚为“奢华”的种种之“色”,因此而可触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也因此有着构成历史细节的实证意义。
《桂系演义》以孙中山先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主题,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集团的兴亡为故事线索,再现了1922—1952年中国军政舞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多方面抒写桂系军队的兴衰历程,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此次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桂系演义(增补版)》,作者黄继树在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本上新增加了三个章回,由原来的93回增至96回。新增加的三个章回内容为:靠前,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建设,新桂系提出的“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主张和“三自”“三寓”的政策,使广西获得了“模范省”的美名;第二,叙述了抗日战争中优选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三,桂系兵败广西后,其残部三万余人的下落及很后归宿,鲜为人知。本书增加一个章回,反映桂系残军流落越
与卷一、卷二相同,本卷也是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金银器皿定名,以此揭示不同类型的器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与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并在造型与纹饰的细致分析中呈现饮酒习俗之演变,外来因素之化用以及一锤一錾之下的笔情墨韵。附论《晚唐金银酒器的名称与样式》、《罚觥与劝盏》、《荷叶杯与碧筩劝》、《辽代金银器中的汉风》,则是以不同角度的细节论述而对本卷主旨的丰富。
淮阴高庄战国墓发掘于1978年。是年3月26日,在今淮安市的前身,原淮阴地区的清江市城南乡高庄发现了这座古墓,清江市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抢救发掘。经发掘,该墓共出土各类文物291件,其中有青铜器176件,陶瓷器37件,玉石器9件,骨角器59件,铅纺轮4件,木陀罗器6件,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出土青铜器丰富的先秦大墓。这些随葬品既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亦是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为了发掘该墓之丰富内涵,进行考古发掘之总结,1988年发表了发掘简报,并随即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淮阴高庄墓的出土是淮安考古的重大发现,是淮安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一个先秦大墓,其中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是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辛苦劳动的结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物局、淮安市文物管理部
《寻访京城清王府》介绍了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公府第、蒙古王公府第、汉军等世爵王公府第的基本情况。
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佛教的传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供僧侣修行的重要所在。本书从石窟传入中国之始切入,对整个中国石窟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描述,详细梳理了中国石窟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的历程,细数各朝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石窟与当时政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石窟为纬,展现历代石窟总体风貌,并细化至各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其由来、开凿时间、主持者、地质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例如洛阳龙门石窟建在质地坚硬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上,在它的表面雕刻精细纹饰与形象;大同云冈石窟建在较为松散的侏罗纪砂岩上,雕凿有一系列宏伟的大型洞窟;敦煌莫高窟在砾岩上抹泥层,再制作泥塑像或绘壁画。通过这部中国石窟发展简史,不但为
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手册》由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编纂,以服务于可移动文物工作者及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为目的,从业务工作实际出发,收录了国家各部委、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与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截至2017年7月),并将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纳入该手册。《手册》分为六大部分,即综合篇、博物馆管理篇、可移动文物管理篇、可移动文物利用篇、可移动文物相关行政审批与备案事项,及附录。靠前部分综合篇收录了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第二部分博物馆管理篇收录了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管理的相关文件;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分别从可移动文物管理和利用的角度,从业务工作的开展划分出相应章节,同时也收录了民间可移动文物管理的相关要
常德市鼎城区新屋咀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化新晃县石钨溪、庵田、长乐坪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南托大塘遗址发掘报告等。
本书以汉代车马的视觉形像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讨论了汉代马车装饰、使用以及仪仗等方面的礼仪。通过汉代御礼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层次,作者不仅全面地梳理了有关车马礼仪的图像、实物、文献,还从宏观上揭示了御礼在汉代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汉前期,御礼延续了它在先秦的实用性;而西汉中期以后,受封建制度发展的影响,御礼开始强调礼仪性;东汉中晚期,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御礼的精神性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以牛代马御车的现象。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原藏镜聚英》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间铜镜收藏的丰硕成果,此书共征集了150面中国历朝历代珍、罕、精、稀的铜镜,全面表现出中国4000年古铜镜文化与河南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是迄今为止,能弘扬博大精深的河南铜镜文化最全面的实物资料。本书图文结合,以图为主,充分展示出中原铜镜的魅力与个性。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五篇关于铜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作者运用大量的铜镜实物图片资料说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当前与铜镜相关的重要学术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推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规矩镜研究的TLVI模式》是对近百年来东汉规矩镜TLV模式研究的新突破;《三角缘神兽镜的新发现》论证了洛阳地区应该是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的溯源地;《中国古代铜镜早期铭文研究》主要从铜镜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