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人物录》为研究桂林历史、人物的工具书,每个人名列为一个词条,简单介绍其生卒年、字号、籍贯、出身、主要官职和在桂任职情况及其诗文著述等。为方便读者对人物研究,在部分人名词条下录其资料出处,以供查考。所选人物分朝代,按姓名笔画,依次排列。所选历史人物范围,限于桂林及其郭临桂县本籍和宦桂、旅桂等外籍人士,上自秦汉,下至清末。本书选取的原则:一、凡在桂林生活过,又留下与桂林有关的文艺作品或石刻等文物古迹者。二、桂籍人物有著述者;或有特技者;或外任知县以上,政绩卓异者。三、宦居桂林,官在知府以上者。凡具备上列之一者,酌情收录。
流域是以河流为中心的自然区,人地关系在流域内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等特征,流域问题的解决必须遵从其内部规律。《历史流域学论纲》从历史长时段视角出发,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域问题的形成、变迁及流域内人地关系的特征。《历史流域学论纲》八章,从历史长时段视角出发,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历史流域学的构建缘起、基本理论,重点对流域内资源、交通、灾害、人口、文化等所呈现出的流域性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
本书注重探讨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并尝试从泰山文献入手,进击史学、文学研究中之热点领域。
《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从李之勤先生不同时期撰写的上百篇论文中精选40余篇代表作,分为四个部分:1.西安周围古驿道,是李先生用力最勤的研究领域,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2.陕西史地丛稿,围绕西安或古长安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考证,所涉及地名更改、棉桑兴衰、名胜古迹定位,虽系历史问题,亦与当今政情和经济文化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3.唐朝宰相杜佑及其史学名著《通典》,是李先生数十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之一。《长安学丛书:李之勤卷》所收论文三篇,意在阐明杜佑进步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重要贡献,纠正旧史对其政治活动的诬陷和偏见。4.泾阳王徵,是明末较早信仰基督教、热心传播西洋科学技术的学者和中级官员,对中西思想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王徵著作甚丰,李先生所撰写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了解王徵著译的全貌。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图书。 一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中国航海图: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不为人知的精华,却流落他乡而长久被人忽视和遗忘。 2009年,这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 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以
《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细致罗剔史料,用心体察,对汉人世侯的夷夏观等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注意从宋人史籍中搜集史料,将汉人世侯及蒙元最高统治者对世侯的任用与金向宋的归明人及宋统治者对归明武装集团如李璃等人的控制模式,作比较研究。是对世侯集团诸层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出土文献向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楚简、秦简、汉简是其中体量优选的部分。郑威著的《出土文献与楚秦汉历史地理研究》以楚秦汉出土文献中的地理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楚国的封建制、县制及秦汉郡县等历史地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具价值的观点;书中大致勾勒出了楚秦汉封建、郡县的不同状态,可供学界参考。本书适合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考古学学者和研究生,以及历史学爱好者阅读。
丝绸贸易曾经在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主要的媒介和杠杆作用,其发展带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和联系。《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文明的互动:汉唐间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论稿》运用翔实的史料介绍了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丝绸之路绿洲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及南方丝绸之路的情况;同时介绍了从汉代至唐代中国与外部世界通过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作者石云涛还精彩地用唐诗论证了中外经丝绸之路的联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都,别称“锦城”、“锦官城”,被誉为“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蜀文化的中心,曾经创造出绚烂辉煌的古文明。也许是因为蜀道难,隔绝了外界的纷扰,这里历来像一个独立王国,成都人因此养成了从容淡定的气质。即使兵荒马乱,成都人仍然以平和的心态享受着他们千年如一日的慢生活。大街小巷的茶馆依旧爆满,麻辣美食依旧飘香,人们摆起龙门阵,哪管它城头变换大王旗。但是,在这个新时代的当口,西方的新风也穿过重重山岭吹到了成都。“新文明、新生活”的口号喊得响亮,通俗教育馆和公共体育场建立起来,铺着青石板的小路换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全新商业街春熙路人声鼎沸,自行车跑起来,烫着新式卷发的妹子也成了街头靓丽一景。
本书将历史地理学置于历史学、地理学两科交叉结合部位上进行考察,论述了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价值,强调视具体的研究对象使用相应的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研究方法,着手各个点、线、面的实际训练及相互结合,以利于在较高层面上达到重视区域空间发展过程的研究目标。本书还就中国历史地理学从沿革地理转换而来的近代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表达了它自身的逐步成长将会有助于其母体发展的学科特点。
本书注重探讨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并尝试从泰山文献入手,进击史学、文学研究中之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