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心地带,以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万松老人是金末元初著名的高僧,在他圆寂后,为他修筑了这座塔,至今尚存。 “砖塔胡同”的名称自元代传呼至今,是北京得名最早的胡同。查有关资料可知,“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当时出现过29条胡同,但是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专家指出:砖塔胡同就是北京胡同的“根”。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砖塔胡同蕴含着众多的人文轶事,也见证了鲁迅、张恨水的笔耕生涯。1936年春,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也曾在砖塔胡同附近的四眼井胡同工作过。砖塔胡同及其周围的街巷分布着不少名人故居、贵族府第与寺庙商肆,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而厚重。 有鉴于此,西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委员精心策划,深入砖塔胡同及周围社区街道走访,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
交通为空间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领域研究的基础。 本书考订唐代交通地理沿革,以区域分卷,以路线为篇,考论沿途所经之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道里远近,描绘出唐代交通的详细图景。作者穷尽历史文献,并旁征考古资料,精辨细析,既以结论为纲,又有考据为目,纲目分明,体例谨严。每篇考论成果,皆于地图上标识,直观易晓,颇便读者参阅。 在城乡设置、地形地貌与出行方式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时代,交通路线也会具有延续性,故本书不仅是唐代交通史的重要研究著作,对于前后数百年间的历史地理研究,都极具参考价值。
《治河全书》主要收录康熙中后期康熙帝所发的治河谕令、张鹏翮所上的治河奏疏及相关河工档案,井包含二十四种河图。《运河全图》、 《黄河全图》、《淮河全图》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书中详细记载了京杭运河、黄河、淮河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对其治理情况,对各河道的形成、流向、堤坝修筑、防汛事宜等所述尤为详细。所附彩色绘图工致精细,地反映了河流和各支流的全貌。各图绘制十分写实,于各个河段的险工描绘细腻,其中有不同形式的闸、坝,并且记录沿线各地水道水域变迁,同时还真实地绘制了各河道沿岸城郭形制、名胜古迹,是研究清代京杭运河、黄河和淮河等治理情况以及城池发展的手资料,对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葛书徵先生为民国时期有名收藏夹、印学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通过笔者对先生残缺、零落、琐碎资料的拾掇,缀集成先生年谱,以此勾勒先生家庭出生、家族成员、社会关系、兴趣爱好、毕生情志、人际往来诸方面史料,为读者提供索引之便。西泠印社陈振濂先生曾于《葛昌楹先生研究专辑》中写道:/并以此来为虽无叱咤风云之英雄记录,却曾为百年西泠印社默默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辈们的传神写照。/西泠印社早期诸公都刻印,唯葛昌楹先生不热衷刻印,而以藏印集印为一生之任,且以此而成专门之业绩与人才。今年为葛书徵先生诞辰125周年,编者特推出《葛书徵先生年谱》,以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