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日本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菊地利夫著,中国著名历史学者辛德勇译。全面而又深入地论述了欧美和日本历史地理学界对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认识历程及其应用状况。是有志于历史学,尤其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图书。
本书展示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社会,世界名城和历史古都的珍稀地图,图片均来自珍稀地图收藏行。介绍了世界制图技术的演变。本书推荐跳跃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关注同一城市的地图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制图风格下的变化,前后比照城市景观和地图在风格规范、社会风俗以及经济价值的变化。通过地图洞察城市和社会的变化,将对人类这一社会群体的演进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角。当然Z重要的一点,是欣赏地图之美,它们是人类科学、文化和美学的结晶。
《桂林历史人物录》为研究桂林历史、人物的工具书,每个人名列为一个词条,简单介绍其生卒年、字号、籍贯、出身、主要官职和在桂任职情况及其诗文著述等。为方便读者对人物研究,在部分人名词条下录其资料出处,以供查考。所选人物分朝代,按姓名笔画,依次排列。所选历史人物范围,限于桂林及其郭临桂县本籍和宦桂、旅桂等外籍人士,上自秦汉,下至清末。 本书选取的原则:一、凡在桂林生活过,又留下与桂林有关的文艺作品或石刻等文物古迹者。二、桂籍人物有著述者;或有特技者;或外任知县以上,政绩卓异者。三、宦居桂林,官在知府以上者。凡具备上列之一者,酌情收录。
采云之南,万绿之宗。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没有辜负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希望。云南山水奇美,卡瓦格博峰为我国藏区八大神山之首,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玉龙雪山,却在世界闻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低江六大水系,是她的血脉。九大高原湖泊如滇池、抚仙湖、洱海为世界瞩目。水资源量森林贮藏量稳居全国前茅。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很丰富的地区,被称为地球动植物很后的诺亚方舟。该书是一部为云南山水立传和讴歌之作。作家满怀激情,用滚烫深情的诗一般的文字,描绘和赞美了云南大地的生态文明,雄奇景色,书写了为保护生态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云南人,也描绘了这里各族人民奇异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态信仰。
《柳河东集(上下)》作者柳宗元(公元七七八一九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刺史,因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他当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主张革新的政治团体,参与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柳宗元在文学上,发起散文革新运动。他倡导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反对追求形式、内容空洞的文风。他自己所写的不少散文,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艺术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柳宗元逝世后,刘禹锡将他留下来的著作编成《柳河东集》共三十卷。宋代世彩堂刻木,河东先生集。则分为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这个刻本的注释,在诠解典实与说明作品的历史背景等方面,收集了较多材料,但疏漏、错误也不少。一九六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
书作家埃里克·韦纳不是天才,变成爱因斯坦一样智商的人是不可能了,不过他的女儿可能还有机会。因此,他踏遍全球7座文化名城,研究历史上创造型天才涌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而思考如何在家中创造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将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历史与社会学的思考合为一体,一路上有很多发现:为何混乱的环境有利于天才涌现(贝多芬是个十足的懒虫),为何行走有利于思考(即使是在跑步机上),为何牡蛎对于启蒙运动至关重要,为何没有瘟疫爆发文艺复兴可能不会发生?…… 天才不仅仅是基因或勤奋与否的问题,孕育天才关键在于文化。这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大众责任,正如《天才地理学》中所述“村落抚养孩子,城市培养天才。”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图书。 一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中国航海图: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不为人知的精华,却流落他乡而长久被人忽视和遗忘。 2009年,这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 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地理发现史》介绍了自公元前5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近三千年中著名旅行家和航海家的故事,阐述了人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打开地球的大门,地球上的空白点是如何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地理观念的扩大而越来越少的。而新土地的发现也伴随着残酷的殖民战争、对整个种族肉体的消灭,对多少世纪以来当地人民所建立的独有的文化的摧残。 地理开拓的历史也包括了对遥远国度里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形态,更是包括旅行者自身精彩的传记。 这一次,凡尔纳用地理冒险纪实满足了我们的求知与冒险的欲望。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籍,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记载了40多个邦国、550座山、400多个神怪异兽的形象,后人据此绘图众多。 《山海经图考》一书,对《山海经》中有关奇鸟、异兽、奇鱼、怪蛇的原文作了系统的整理,选取多种版本互校,将原文和准确明白的译文对照排列,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经文原义。遴选插入400余幅明清时期所绘制的《山海经》图稿,并对照古本插图,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重新绘制,为《山海经》图稿打造新的审美意境,绘制近300幅绘图。
《三浦文庫》由“三浦理一郎博士古典文獻學研究基金會”發起編纂。本基金會係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爲紀念已故2002屆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畢業生三浦理一郎博士而設立,主要用於支助中國古典文獻學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出版。《毛晋交遊研究》为其系列之一,全书共六章节,内容包括與東林黨人士之交遊、與明末清初文人社團成員之交遊、與明遺民之交遊、與僧侣之交遊、與江南及各地文人之交遊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哥伦布1492年首先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起历时三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大航海、大探险带来“地理大发现”,这些都是教科书中的历史常识。然而至02001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蓦然现身,揭示在141 8年前中国人已经抵达美洲,并且完成了环球的航行。本书即由此图溯源,层层剥开中国人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 一幅隐藏在11纪古墓中的世界地图,寓示当时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对美洲大陆的测绘,而且航遍了澳洲大陆的海岸线;数幅马可.波罗遗传的古地图,显现出北美的部分轮廓,证明马可.波罗从中国获悉了北美大陆的信息;利玛窦及其世界地图,占有中国地图史学界极重要的地位,然而他的地图隐藏一个惊人的秘密,即利玛窦曾经参考过中国古代航海家探险美洲的地图资料;还有一些中世纪地图,描绘出南极陆地的轮廓线,说明中国古代探险
“四书”采用“志”和“纪事”的体裁,以整理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基本任务,为今后编写校史奠定基础。此次编纂工作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力求客观辩证地反映史实,体现学校不断积累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面再现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关注师生,关注教学、科研,着重反映重大历史变迁、重要事件与人物、重要办学思想与决策、重大成果等;坚持团结向前的原则,充分尊重各种意见,求同存异,放眼未来。
本书将历史地理学置于历史学、地理学两大学科交叉结合部位上进行考察,论述了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价值,强调视具体的研究对象使用相应的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研究方法,着手各个点、线、面的实际训练及相互结合,以利于在较高层面上达到重视区域空间发展过程的研究目标。本书还就中国历史地理学从沿革地理转换而来的近代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表达了它自身的逐步成长将会有助于其母体发展的学科特点。
故宫收藏着明清两朝遗存的近百万件室内文物。《故宫辞典(増订本)》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故宫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工具书,共收辞目5100余条,10余万字。全书分部分:明清宫殿建筑之部,明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宫廷文化史之部、古代艺术及历史文物藏品之部,介绍了在故宫发生过无数视为神秘的宫廷生活景象。
本书包括:国土与人民、经济、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防卫力量等16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