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为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而成。该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包括《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游庐山日记》《游九鲤湖日记》《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和山日记》《闽游日记》《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等十七篇名山游记,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二十二篇地方游日记。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是一部科学著作,其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著作,周宁霞女士评它 不假矫饰,不事雕琢 , 气势雄放 ,钱谦益先生说 霞客先生游览
◎内容简介 长江,是历史的刻度、大地的史诗,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条母亲河。 全书透过地理看历史,多维度、全景立体式介绍了横跨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牵系中国40%以上人口的万里长江,以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沅江、湘江、赣江等诸多支流。 在 什么是长江 的概述之后,分别讲述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流域范围内的名山大川,大江大湖,名城胜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历史变迁。 近200张图片精美而大气磅礴,充分展示了长江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源远流长,再现了长江近5000年来的历史地理变迁。
《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书分两卷,本书为第二卷。本卷叙述了上海英租界、英美租界到1900年为止诸多方面的历史沿革,大致展现了这块年轻城区快速却又曲折甚至有点苦涩的成长过程。作者的主要关注是以工部局职权范围为中心的市政建设、城市发展及其管理,诸如道路、桥梁、码头、交通、排水、供水、消防、治安、公共卫生、医院、公墓、教育等。而在对这些内容、尤其是重大决策的过程陈述中,相关利益各方的博弈及其规则或者制度安排,往往占据突出地位。这对深入理解上海租界制度及其运行特征是有相当有益的。卷末附索引及译名表。
《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兰宁、库寿龄两人都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书分两卷,上卷包括两个部分,*部分主要是历史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上海开埠前的时代背景写起,写到上海本地,如何开始有租界,以及租界各方面的情况,叙事截至1857年。下卷叙述1857至1900年的上海历史,既有按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有按事件类别划分的。
《枢纽:300 的 》核 是要回答 个问题:究 何谓 。 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 越具体学科的,调用地理、 、哲学、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 几千年的复杂 ,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 个统 的解释框架。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施展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 原本位视角,在中原、 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 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 个统 的 进程,从而将 史还原为 体系的演化史。施展克制了任何方向的 值偏好,用 的 大规模性这 线索,连贯地解释了 能够维持 个大 统帝国的原因、 在 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 革命史也因此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在 与西方 的遭遇过程当中, 的 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在这个背景下, 的
全书共分五部分:《扬子风景》《北京美观》《中国风景画》《中国南与北》,以及《中国庭院中的女人》一书中的插图。 《扬子风景》 初版于 1926年, 收录了 50张长江三峡风景照,包括12张手工上色照片。堪称中国摄影艺术的精品,作者因此被提名入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北京美观》 初版于 1920年,收录了66张北洋时期北京的照片,记录下了风云变幻时期北京*后的辉煌。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了 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 图片展,《北京美观》中的30张照片作为压轴展品*后登场。 《中国风景画》与《中国南与北》 均初版于 20世纪20年代,各 收录 30张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风景民俗照片。 《中国庭院中的女人》 初版于 1914年,收录了12张反映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