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书分两卷,本书为第二卷。本卷叙述了上海英租界、英美租界到1900年为止诸多方面的历史沿革,大致展现了这块年轻城区快速却又曲折甚至有点苦涩的成长过程。作者的主要关注是以工部局职权范围为中心的市政建设、城市发展及其管理,诸如道路、桥梁、码头、交通、排水、供水、消防、治安、公共卫生、医院、公墓、教育等。而在对这些内容、尤其是重大决策的过程陈述中,相关利益各方的博弈及其规则或者制度安排,往往占据突出地位。这对深入理解上海租界制度及其运行特征是有相当有益的。卷末附索引及译名表。
《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兰宁、库寿龄两人都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书分两卷,上卷包括两个部分,*部分主要是历史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上海开埠前的时代背景写起,写到上海本地,如何开始有租界,以及租界各方面的情况,叙事截至1857年。下卷叙述1857至1900年的上海历史,既有按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有按事件类别划分的。
《枢纽:300 的 》核 是要回答 个问题:究 何谓 。 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 越具体学科的,调用地理、 、哲学、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 几千年的复杂 ,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 个统 的解释框架。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施展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视角,也突破了 原本位视角,在中原、 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 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 个统 的 进程,从而将 史还原为 体系的演化史。施展克制了任何方向的 值偏好,用 的 大规模性这 线索,连贯地解释了 能够维持 个大 统帝国的原因、 在 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 革命史也因此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在 与西方 的遭遇过程当中, 的 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在这个背景下, 的
帕特里·姆巴塔鲁著,李禕、李焕译的《非洲农业地理研究导引(地理与海洋科学类大学研究型课程专业教材)》尝试运用地理学的相关方法来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因为它更能反映农业生态语言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也更能呈现相邻国家之间的市场整合机会。 对本书读者来说,理解非洲并不是一个同质区域是很好重要的。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横跨几个区域,包括南部和北部的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的沙漠环境和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乞力马扎罗山和肯尼亚都有雪山。这些不同的条件意味着农业活动的形式很好多样,包括城市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和轮耕生产,等等。
陈毅元帅坦率地将自己亲历事件的真相向历史告自,他的讲述不苟且,不粉饰,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有陈述,有批判,重事实…… 一代风流人物,俱往矣,而他们书写的历史与我们永在……
分康藏轺征和续记两部分。正编收著者1929年7月由四川入藏一年多所著短文62篇。续记收著者1932年由云南入藏时所著短文9篇。内容涉及西藏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历史、经济、风俗、社会、地理、名胜、古迹等。
《民国文人地理丛书·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侯鸿鉴1933年为考察教育,漫游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诸省,出越南,再到香港的游记,主要记录了上述各地的教育行政及教育状况、风土人情、山水风景等。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各地的相关状况,而且还可把它当做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
传统聚落因传承了丰富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信息,成为乡土文化与地方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紧围绕“传统聚落景观图谱”这一科学问题,以湖南省现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古村古镇为研究案例,系统探索了传统聚落景观图谱的科学范畴、定量分析方法、应用途径及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探索了相应的软件工具开发的基本思路,为我国传统聚落的科学保护与深度开发利用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可供对古村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人文地理、地理信息、建筑历史与理论、景观设计、文化管理、旅游经济、社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无
《民国文人地理丛书·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侯鸿鉴1933年为考察教育,漫游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诸省,出越南,再到香港的游记,主要记录了上述各地的教育行政及中小学教育状况、风土人情、山水风景等。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各地的相关状况,而且还可把它当做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