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介绍议礼通论丛书之一,本书包括仪礼通论题记、点校说明、仪礼通论序、卷前、仪礼论旨、卷一、土冠礼、卷二、土昏礼、卷三、士相见礼、卷四、乡饮洒礼、卷五、乡射礼、卷六、燕礼、卷七、大射仪、卷八、聘礼、卷九、公食大夫礼、卷十、觐礼等等。
《三浦文庫》由“三浦理一郎博士古典文獻學研究基金會”發起編纂。本基金會係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爲紀念已故2002屆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畢業生三浦理一郎博士而設立,主要用於支助中國古典文獻學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出版。《毛晋交遊研究》为其系列之一,全书共六章节,内容包括與東林黨人士之交遊、與明末清初文人社團成員之交遊、與明遺民之交遊、與僧侣之交遊、與江南及各地文人之交遊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桂林历史人物录》为研究桂林历史、人物的工具书,每个人名列为一个词条,简单介绍其生卒年、字号、籍贯、出身、主要官职和在桂任职情况及其诗文著述等。为方便读者对人物研究,在部分人名词条下附录其资料出处,以供查考。所选人物分朝代,按姓名笔画,依次排列。所选历史人物范围,限于桂林及其附郭临桂县本籍和宦桂、旅桂等外籍人士,上自秦汉,下至清末。 本书选取的原则:一、凡在桂林生活过,又留下与桂林有关的文艺作品或石刻等文物古迹者。二、桂籍人物有著述者;或有特技者;或外任知县以上,政绩卓异者。三、宦居桂林,官在知府以上者。凡具备上列之一者,酌情收录。
《桂林历史人物录》为研究桂林历史、人物的工具书,每个人名列为一个词条,简单介绍其生卒年、字号、籍贯、出身、主要官职和在桂任职情况及其诗文著述等。为方便读者对人物研究,在部分人名词条下录其资料出处,以供查考。所选人物分朝代,按姓名笔画,依次排列。所选历史人物范围,限于桂林及其郭临桂县本籍和宦桂、旅桂等外籍人士,上自秦汉,下至清末。本书选取的原则:一、凡在桂林生活过,又留下与桂林有关的文艺作品或石刻等文物古迹者。二、桂籍人物有著述者;或有特技者;或外任知县以上,政绩卓异者。三、宦居桂林,官在知府以上者。凡具备上列之一者,酌情收录。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西汉侯国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进行考证。同时采用“水平横剖面”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西汉侯国地理》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西汉侯国地理》是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
本书是介绍议礼通论丛书之一,本书包括仪礼通论题记、点校说明、仪礼通论序、卷前、仪礼论旨、卷一、土冠礼、卷二、土昏礼、卷三、士相见礼、卷四、乡饮洒礼、卷五、乡射礼、卷六、燕礼、卷七、大射仪、卷八、聘礼、卷九、公食大夫礼、卷十、觐礼等等。
《民国文人地理丛书·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种书。读者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助游的指导,也可以从中了解三省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黔滇川旅行记》由革命烈士薛子中(笔名薛绍铭,1907-1937年)所著,记录了他1934年由广西进贵州,由贵州经云南入川,回到武汉沿途中的见闻及其相关思考,内容广泛,插图丰富;《松潘游记》为新闻人傅樵斧1915年4月从重庆赴松潘担任知事所记沿途见闻,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峨眉游记》由川军起义将领、中共地下党员张志和(1894-1975年)所记,详细记录了他游览时峨眉各大景点的风景和沿途见闻,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