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谈》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晚年接受采访的谈话录,文中回忆了他是如何由家乡只身赴沪,接受神学教育,又如何因时势影响从一个耶稣会神学人员转而投身于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其中不乏清末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内幕轶闻,以及对诸如李鸿章、慈禧太后、溥仪、袁世凯、丁汝昌、张之洞、郑孝胥、蔡孑民、胡适等人物的评论。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是极为难得的手资料,于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本书收录了诸多经历了那段难忘岁月的犹太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与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本书收录了诸多经历了那段难忘岁月的犹太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与经历。
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农复会在迁台初期就协助行政部门推动“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奠定了台湾农村复兴的基础。 本书系对当年参与农复会工作的资深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问工作,所整理而成的实录。全书对于土地改革、农会改组、农业技术创新等史实,均有详实的记录,是研究台湾农业发展史之重要参考资料。
《一日一谈》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晚年接受采访的谈话录,文中回忆了他是如何由家乡只身赴沪,接受神学教育,又如何因时势影响从一个耶稣会神学人员转而投身于政治、外交、教育等活动的,其中不乏清末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内幕轶闻,以及对诸如李鸿章、慈禧太后、溥仪、袁世凯、丁汝昌、张之洞、郑孝胥、蔡孑民、胡适等人物的评论。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是极为难得的手资料,于文学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著名宗教领袖、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有关家世亲友、传道治学、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综合性回顾,阐述其如何从一个受保守神学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口述人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与海内外基督教及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因此口述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从民国到当代的变迁,也对各历史阶段的教会生活、中外各类基督教人物、教会重要事件等多有生动的刻画剖析,补充了不少细节材料,使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更为丰富和生动。
据统计,西周金文有2800多个不重复单字,其中可识者约2000个,不可识者多为人名和地名。金文内容有官员任命、战争经过、祭祀祈福、法律纠纷、土地交换、赏赐物品等。《西周金文英译》精选了百字以上的西周金文80篇。其中,1992年以后发现的有12篇,占15%,2003年以后发现的7篇,约占8%。每篇均有五项内容:一是铭文;二是简介,包括青铜器的字数(本书中字数统计均含重文、合文)、年代、现藏地等;三是释文;四是语释;五是英译。
口述历史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的一个热点与亮点,主要运用的访谈手段回归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同时赋予历史以鲜活的气息。中国当代口述历史在很多领域已经崭露头角。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口述历史尚未成熟,人们对口述历史存在的忽视和误解。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口述史发展的整体反思,结合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口述历史的本质和方向问题,对口述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和实践口述历史、如何进行口述历史等基本问题予以探讨,进而探索较为规范的口述史操作路径,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口述历史的关注与讨论。
无
无
著名宗教领袖、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有关家世亲友、传道治学、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综合性回顾,阐述其如何从一个受保守神学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口述人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与海内外基督教及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因此口述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从民国到当代的变迁,也对各历史阶段的教会生活、中外各类基督教人物、教会重要事件等多有生动的刻画剖析,补充了不少细节材料,使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更为丰富和生动。
《证照中国1966-197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是一部新中国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的纸上风云录。从“大字报”的出现到“最高指示”的颁布再到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巴黎公社式”国家机关的创立到和平年代的军队新任务再到大喜大悲情形的交织出现;从“红卫兵”席卷校园到全国师生“大串联”再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证照中国1966-197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从全民狂热的年代、风起云涌的活动、席卷全国的浪潮、全国江山一片红、抓革命促生产、文艺悲喜剧六个部分记录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历史。
无
据统计,西周金文有2800多个不重复单字,其中可识者约2000个,不可识者多为人名和地名。金文内容有官员任命、战争经过、祭祀祈福、法律纠纷、土地交换、赏赐物品等。《西周金文英译》精选了百字以上的西周金文80篇。其中,1992年以后发现的有12篇,占15%,2003年以后发现的7篇,约占8%。每篇均有五项内容:一是铭文;二是简介,包括青铜器的字数(本书中字数统计均含重文、合文)、年代、现藏地等;三是释文;四是语释;五是英译。
裴鸿恩,汉族,1943年出生于平遥城内雷家街,曾任平遥推光漆厂副厂长,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擅长绘雷、武术。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平遥人文轶事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本《往事不寂寞(裴鸿恩口述平遥轶事)》就是他的成果之一。从小到大,对平遥的文化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古城的人,古城的事。聆听、收集这些故事成了裴鸿恩日常生活的—部分。这些人,这些事,听过之后便难以忘记。闲暇的时候,读《往事不寂寞(裴鸿恩口述平遥轶事)》,讲述往事,乐在其中。
龙云被称为“云南王”,主政云南18年,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周恩来在龙云去世时,曾明确指出,龙云一生有三大功绩:抗日、反蒋、联共。本书是龙云之子龙绳武先生的口述纪录,讲述龙云由地方军阀到抗日功臣,再到“民主斗士”的曲折一生,揭开龙与蒋介石之间矛盾的由来。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对民国前后的云南社会文化状况、政局演变、时事人物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讲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研究民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