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许应裘先生的坎坷童年、艰苦创业、商海传奇和人生感言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位孝敬、诚信、感恩的当代儒商形象。书稿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艰苦历练、创造奇迹、寻亲佳话、心灵之歌以及附录部分的许应裘感言精彩百句。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许应裘先生的做人之道、成才之道、处事之道、经商之道,进而给读者以启迪和教益。
费迪南德·皮耶希出生在显赫的汽车设计家族,然而,这份无形的遗产,当年对于年轻的工程师皮耶希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好处,更多的是压力。皮耶希的汽车之路,最初是从激动人心、充满刺激的赛车开始。由于复杂的家族关系,他离开保时捷公司,来到奥迪公司,成为重塑奥迪品牌形象的主要领导者。 皮耶希迷恋汽车技术。他最重要的创新之举包括全时四轮驱动和TDI发动机,这些技术革新加快了奥迪的形象转变,使它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品牌,成为时尚的高科技汽车公司的典范。 皮耶希实现自己目标的办事风格和速度,体现出他个性中的力量。这也包括有时候他非常固执地要贯彻自己的思想——从1升油耗汽车到1000马力的布加迪。由于他出色承担了作为工程师和作为具有经营意识的管理者的双重角色,皮耶希被任命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把手,同时也就被推
国史氏曰: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也。本传记追溯的,已是整整一个世纪前开始影响到中国历史行程的众多先行者之一,欲信,更是难上加难。珍贵史料随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日渐淹没,然而,这尚非主要的阻隔。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古以来,治史者只注目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为伦理史观所拘,留下的几乎仅是一部政治史,这是传统,也许无可非议。君不见,金碧辉煌的皇宫帝陵均只为他们所设,文史馆里青灯黄卷,也只照得见他们嗜血的业绩。又有谁会留意到从事商业工艺,默默为民积累财富的“市侩”?——古书记载,视工者为“末业”。陶朱公以巨贾传名后世,也只因他曾为赫赫有名的谋相范蠡罢了。希望这篇传记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能有所裨益;而与马应彪先生老一辈工商界的爱国创业精神,对青少年一代有所启发鼓舞,并借此发扬光大,起到良
由王渊远等编著的《商界奇才王禹卿》是一部真实、从一个打工仔到实业家的人物传记。传主王禹卿,原是太湖边的穷孩子,14岁到上海来打工,20岁进入荣家的茂新面粉厂,33岁成为福新面粉厂的创办人之一。进而担任了福新面粉公司的经理、总经理。他是中国现代面粉工业的元老人物,在十里洋场摸爬滚打达半个多世纪,为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商界奇才王禹卿》通过王禹卿一生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再现了我国面粉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同时也说明了商海行船,暗潮汹涌,无风三尺浪,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除了必要的商业智慧和毅力,还必须建立坚实的商业信用,这对现实中的经营者,均不无启迪作用。王禹卿功成名就之后,1927年在家乡太湖边建造了一座的园林——蠡园,这是他和儿子王亢元共同挥洒的大手笔,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本书介绍了近代中国最早大发“洋财”的人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开始创新精神和积累的经验、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种种方法和手腕,更加具有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意蕴。
《穆藕初自述》主要收录了在总商会演说太平洋商务会议之感想、在上海商科之演说辞、农工商业致病之症结、科学教育与国货前途、世界与中国棉业之近况、今后农业之管见、全国工商会议之回顾及其希望、我国棉纺织业之前途、我国棉纺织业今后之出路、我国纺织业之两大责任等内容。
《皮草人生:孙佐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8章34节120个小标题,28万字,170幅照片,真实地讲述了孙佐民1929-2011年这83年中令人难忘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有成长中的温暖与惊险,有创业时的喜悦与艰难,有患难中的真情与无奈,有成功后的荣耀与牵挂……孙佐民说:“这本书是我的人生总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
本书以比较通俗的笔墨,全面而又扼要地介绍了自1969年经济学诺贝尔奖颁发以来41年间历届诺奖获得者的生平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与主要著作,并收录了我国学者关于“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几篇文章,抒发了作者的一些个人见解。作者试图通过诺奖的回眸与展望,以史为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启迪读者思考和研究当代中国现实经济问题。
《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披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超级富豪们并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详细阐释了包括印尼苏哈托家族、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在内的东南亚豪门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的。对李嘉诚、何鸿燊、谢国民、林梧桐、陈永栽等香港、东南亚商业巨贾的发迹史和生意经均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