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夏代,下迄清末,选收八十二位在我国军事史上有过重要贡献和成就,对军事科学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或影响的军事家,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和评价。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人物群像,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及重要学术成就,使读者能大致了解我国军事历史发展的轮廓和脉络。
杜聿明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一九二四年六月,他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和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长城抗战、昆仑关战役到远征赴缅抗日,他都屡立战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贡献。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杜聿明将军也曾一度与人民为敌。在淮海战役以后,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帮助,走上了新生的道路。他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 为了使人民更全面地认识杜聿明,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委员文强、郑庭笈、杨伯涛将他们自己几十年与杜聿明共同生活、学习和战斗中对他的了解,由杨伯涛同志执笔,写成了这本《杜聿明将军》,这也是对杜聿明同志的最好纪念。
张宗逊(1908年-1998年), 陕西渭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2-1973)。他曾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反“围剿”和长征等着名战役。被誉为“中共十大抗日名将”之一。《张宗逊回忆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系列之一,通过作者的回忆,了解抗战的光荣岁月。 开国上将张宗逊,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本书为将军亲自编著的回忆录,记录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郑洞国所著的《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收录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其担任郑洞国副官日子的回忆。《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以严肃、客观、求实的态度,总结和回顾了郑洞国同志前半生的人生历程。由于作者本身丰富的生活经历,这部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同时,通过作者向人们展示的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其中老一辈爱国志士的追求和奋斗,包括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坎坷道路,也会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以教益和启迪。
杜平,1929年秋参加革命,1930年4月参加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于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1954年4月回国后,他担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度重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部队建设。他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为雷锋事迹向全国宣传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63年3月他到南京军区任政治委员后,十分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多次到该连视察和蹲点,手把手的传帮带。他还组织总结推广了“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硬骨头六连”、“角斜红旗民兵团”和郭兴福教
当此“知识经济”不再是一个童话的时代,接受“知识”洗礼、从事“知识性”工作———工业技术人员、政治经济专家、新文化的组织者、新法律系统的从业者———的人,将不再居于社会成员的少数。葛兰西曾将这种场景描述为“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 问题是,果若“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所指便毫无意义了。萨义德不满于此,坚持主张知识分子始终是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是班达所描述的“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王(philosopher-kings)”、“人类的良心”,不能只化约为面孔模糊、只从事他那一行的专业人士。他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以形而上的热情和超然无私的原则,叱责腐败,反抗压迫的,无畏地追求正义、真理。(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三联,2002)最近,王中江教授出版的《炼狱:殷海光评
《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徐树铮在政坛纵横捭阖的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其在皖系崛起及统治地位建立、政治军事势力扩张、直至灭亡过程中的活动及其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的关系及皖系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三造共和、西北筹边、收复外蒙古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徐树铮的谋略和权变,揭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各派系利益纠葛、争权斗势的黑暗历史。
杨靖宇(1905—1940) 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河南省确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在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被中
本书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何柱国将军的回忆录。何柱国将军的少年时期从军,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实践着自己的愿望。他愤于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政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为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提供方便;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他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并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何柱国率骑兵军请缨杀敌,转战晋西北,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
新疆历史上有三位“新疆王”,其中一位便是盛世才。盛世才一生的传奇性在于与许多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纠结在一起,并几次参与在中国近、现代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但几十年来,无论哪一拨政治集团,都很少提起他,这使得盛世才这个历史人物随着他所参与和主导的历史事件的逐渐久远,构成历史的人物将与那段历史湮灭…… 盛世才(1894-1970),东北辽宁开原县人,出身贫寒。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大学。1930年抱着建功边疆的“雄心大志”,来到荒漠边城迪化,从一名上校参谋做起,逐步执掌了新疆的军政大权,当了十一年的省主席和边防督办。主政新疆期间,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曾经与蒋介石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实行反帝、亲苏、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驱走了英、日帝国主义在新疆的势力,依靠苏联和中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