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位百岁将军,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一生走过的路程,他用朴素的语言叙述了青少年时期外出闯荡,历经坎坷、磨砺,以及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经历。他的回忆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围困沁源”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在太岳革命根据地历次战役和强渡黄河、开辟豫陕鄂,建立新中国的生动史实;建国后协助陈赓大将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参与领导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科技装备建设等丰富内容。全书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人入胜。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历年写的部分回忆文章。包括:《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沁源围困战》《奇袭耿壁,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尖刀宰杀鬼子兵》《难忘的抗大岁月》《横扫晋南》《参加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等。
他在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中,仗剑执盾,纵横捭阖,史称“飞将军”;他平息蔡廷锴等发起的“闽变”,导致中央红军战略上被动;他多次“围剿”红军,致使黄公略牺牲,方志敏部伤及元气;他抓获并杀害瞿秋白、何叔衡、宣侠父,接纳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对国共关系影响深远; 他既是“中山舰事件”的急先锋,又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促成者。台湾国民党史书谓:蒋鼎文生平所行这两件大事,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他在民族危亡时,北上淞沪抗日;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谈判,是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当事人;他在陕西严密布防,使日军未能西越黄河,当地免遭涂炭;“河南战役”虽因各种原因折戟沉沙,然其可歌可泣的“战场遗书”,当是国民党最高军阶将领誓死抗日的心声; 他多次拒任蒋介石委以的军政要职,对国民党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
本书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录,该书以朴实流畅饱含深情的文字,凝练的笔触,珍贵的图片,翔实的经历和感受,生动讲述了作者投身革命、孤军长征、太行岁月、转战冀南、保卫胜利果实、挺进大别山、饮马长江、走进军校、结缘大海、创建第七研究院、当聂帅助手等生平事迹,时间跨度70余年。作者亲切生动的叙述,使读者仿佛坐在老将军面前,亲耳聆听老人家讲述在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一步一步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磨砺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 本书共21章,约52万字,附有68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全书言简意赅,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内容翔实又重点突出,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其中对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给党史、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