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故事丛书:罗瑞卿故事》内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著名战将。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他忠心耿耿,铁肩担道。他的这种勇于任事,临难不苟的可贵品质,被毛泽东大加赞赏。他的一生,磨难频频,多年征战中,曾三次遭遇大难皆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其造化之神奇,令人惊叹。终由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身兼党政军务方面要职的大将军,“文革”中又惨遭迫害……
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他是三个常委之一。毛泽东笑着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在工哩”。 邓小平说:“陈士榘,你的名声很响呀,打仗打得好,我们都晓得了!等打败了蒋介石,我再好好犒你!”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文革”中,他初林彪秘密召见,他巧妙应对…… 他岌岌可危时,毛泽东说:“要说山头,陈士榘和我是一个山头的,都是井冈山的”。 戒备森林严的军医大院,发生了枪杀他的好友高级将领谭甫仁的惊天大案。得知详情后,他悲痛地说…… 中国原子弹爆炸震惊世界,毛泽东对他和张爱萍说:“你们一个做窝,一个下蛋!”“都立了大功”。 巍巍井冈山,毛泽东主持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陈士榘是三个常委之一。毛泽东笑着对他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
他原在武卫左军从军,后为吴佩孚部下,深受吴的赏识。由营长被逐级提升为军长。期间,于奉命参加了军阀混战。这是他一生中的错误选择和走过的弯路。吴佩孚被北伐军打垮后下野,他坚持与之共进退,遂离军返回蓬莱故里务农。 1927年,于学忠应邀投奔东北军,被任命为第二十军军长、临绥驻军司令、平津卫戊司令等职。从此,他在张学良统率下,反对内战,平息内乱,拥护统一,对张忠心拥戴,成为莫逆。
秦基伟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坚贞不渝,百折不挠,无论是面临九死一生的战斗环境,还是在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之时,都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敢作敢为,正气浩然。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充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张宗逊(1908年-1998年), 陕西渭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2-1973)。他曾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反“围剿”和长征等着名战役。被誉为“中共十大抗日名将”之一。《张宗逊回忆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系列之一,通过作者的回忆,了解抗战的光荣岁月。 开国上将张宗逊,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本书为将军亲自编著的回忆录,记录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本书内容丰富,感情真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廖成美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事迹。他的战功,他的品质,跃然纸上,,催人奋进,令人肃然起敬。《纪念文集》是廖成美同志革命一生、战斗一生、无私奉献一生的缩影。然而,其意义又远远超出了记述个人活动的范围,无疑应该看作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的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历史画卷一个光辉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革命大潮中的一朵绚丽夺目的浪花。
本书系由总部赋予任务,由成都军区指定专人历时数年写作完成的张国华文学传记。张国华出身贫苦,少年早熟,长期的艰苦磨难造就了他勇挑重担、争强好胜的性格;他不满15岁即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自此在革命战火中英勇无畏,出生入死,一步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历经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初,他在35岁上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军长,在渡江战役之后,又挥师大西南,屡获大胜。后受命率兵进入西藏,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率部完成了一桩桩惊人的业绩,即西进康藏、打开和平谈判的大门、开拓经略新西藏、指挥平息武装叛乱、对印反击作战取大胜并被喻为喜马拉雅战神……因其长期带病工作,1972年2月58岁时在成都不幸逝世,时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