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核心“听用”杨尚昆、“党内一支笔”胡乔木、毛岸英的老师田家英、追随毛泽东四分之一世纪的叶子龙、毛泽东的英文“老师”林克:他们是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更是领袖们运筹擘画、指点江山的股肱耳目。他们细致干练、才华出众。共和国大政方针的起草、中央办公制度的建设、珍贵历史档案的保护……无不倾注他们的智慧与热忱。他们的点滴工作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故事,更记录了领袖们工作、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陶澍传》是我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改革家。他是当时经世派的领袖、洋务派的先声,又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陶澍传》跟读者一道走近一个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陶澍。谨以此书纪念陶澍231周年诞辰。
《朱德大辞典》分为八编。生平编: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实践活动。思想编: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含纪检、统一战线等)、经济思想。着作编:公开发表(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文章、讲话、报告、谈话、书信、电报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等。人物编:介绍朱德交往的亲属、老师、同学、同事、战友、民主人士、基层群众、国民党人士和国际人士。诗词编:收录公开发表的诗词,以《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为主。题词编:收录公开发表的题词。研究编:重要文献、重要的回忆录(回忆文章)、纪念文集、研究专着(理论研究文章)、论文集、普及读物、纪念文章、纪念会议,影视剧、画册、书评、故居、纪念设施(包括与朱德相关的纪念馆)。附录:生平大事年表,主要任职表,乳名.谱名·曾用名·字·化名,家族世系简表,研究着作目录索引和研究文章篇目索引
《百年原是梦(和珅的悲喜人生)》将依据档案记录、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相对轻松的语言,尽量揭示出和珅的“庐山真面目”…… 《百年原是梦(和珅的悲喜人生)》由陈连营所著。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 领导权,积极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 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这样一个大浮大沉的历史人物,是如何成长发迹的?如何掌握中共 权力的?又是如何在高层斗争中沉落的?作者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对王明的一生做了客观公正的评说。
他是一位活跃于欧亚舞台的知名的国际活动家。他在一战前后的世界风浪中和中国、印尼人民共同奋斗过。从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到30、4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中都有他的足迹。他一生执著追求崇高理想。每年4月,他的同胞都向他的墓地献上盛开的郁金香。
该书是一部研究陈独秀与莫斯科关系的作品。从全书看,作者花了大力气钻研了大量的俄罗斯解密档案史料、国内相关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当事人的文章、回忆录等,力求把这段历史的复杂曲折性再现在读者面前,又能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见地的看法,有助于读者丰富、深化对这段历史和相关问题的认识;对这段历史和相关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加上全书采用纪实手法,语言流畅,文字通俗,事例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说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它集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是国内部反映陈独秀与莫斯科关系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陈独秀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空白。书中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影响陈独秀一生功过评价的三个重大问题:一是中国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二是大革命时期陈
1986年初版的《瞿秋白传》,今天读来,已感陈旧。22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后历史问题拨乱反正时期;“平反史学”作品,乃社会大变革之际的必然产物。一些作者为劫难中的受害者辩诬洗冤,好话多说,甚至有意无意中拔高传主。虽云情感使然,不由自主。却并不可取。在下重读拙著,自知难以免俗。这次修订。重新审视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诸如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与中国革命关系,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的关系,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莫斯科与中共党内斗争。
邓子恢同志是我党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为缅怀邓子恢同志的光辉业绩,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出版了《邓子恢》画册,值此表示祝贺。让我们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与弘扬邓小恢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牢记历史重托,肩负时代责任,把福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故事》是杨浩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曾国藩与左宗棠同为晚清的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同治中兴”的名臣之一。民国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曾国藩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左宗棠、曾国藩二人共事十余年,交情甚厚:曾国藩对左宗棠还多有提携与相助之恩。他们两人相期相荐,相辅相存,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生动的活剧,之间发生的故事精彩而耐人寻味。
《中国法制史(第四版)》为面向法学本科生的一本法制史,全书共十二章,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该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靠前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开阔学生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本书第四版,一方面,将吸纳近几年学界在法史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对部分资料进行更新替换;另一方面,将对一些文献资料予以更新补充。该书既适合教师教学,也适合对中国法制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自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