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
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在自然科学、医学、经济金融、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享誉中外。百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展,贡献卓著。复旦大学在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方面,也有相当的积累和成果,并积极与海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合作。 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是世界著名的智库,除了杰出的学者之外,还有享誉全球的图书及档案菟藏。自1919年创办以来,胡佛研究院档案馆一直注重近代人物档案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开放,最近更扩大近代中国档案的菟藏及研究。新公开的档案包括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国民党党史资料、宋子文文件等,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的研究,极具价值。 保存历史、还原历史,是我们的初衷;进一步阐明历史、从历史中学习,是我们的心愿。自2004.年起,复旦与胡佛的学者开始合作整理与研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 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 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 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
《唐风和月:阿倍仲麻吕传》是一部描写日本奈良时期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698~770)的人物传记小说,由日本作家直接以流利的中文写就。 阿倍仲麻吕(唐名仲满,后改名晁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个,也是一个凭才华和学识通过中国科举,在唐代文坛和政界发出耀眼光芒的日本人。这部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用小说形式写出来的作品,还原了相当部分的历史影像,对关心唐代中日交流史的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来说,很有裨益。 小说紧扣史实基础,用文学的笔法描绘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 出身日本大和,19岁随遣唐使船队来到长安; 曾起唐名仲满,
保尔·克洛岱尔是20世界法国文坛负有盛名的戏剧家、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职业外交官。青年时代他就不辞劳苦,跨洋越海来到中国,作为驻华领事旅居中国近15年,在晚清中法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保尔·克洛岱尔与中国:晚清一位法国外交官的在华行迹》在深入探访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基础上,通过对法文史料的挖掘和梳理,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一些思考,着重研究克洛岱尔任驻华领事期间所参与的主要外交活动和克洛代尔以中国为蓝本的文学创作。通过对其外交活动、文学创作以及思想根源的解析,为中国读者还原出一个立体多面的克洛岱尔历史形象。
亚东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业中有相当贡献的一家书店,在传播思想、新文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而陈独秀确立了亚东发展的大时空背景,奠定了亚东兴盛衰亡的历史基调。《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正是一本介绍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的故事,具有重要的价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不少精彩之作。这些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党的指导思想和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的基本情况,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辑出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资料选编》。 这部丛书共十五分册。即:《毛泽东思想研究资料》、《毛泽东生平研究资料》、《周恩来思想研究资料》、《周恩来生平研究资料》、《刘少奇思想研究资料》、《刘少奇生平研究资料》、《朱德思想研究资料》、《朱德生平研究资料》、《任弼时思想生
该书真实记录了施瓦辛格“美国梦”的实现历程。从移居美国到踏足健美,从进军影坛到迈入政界,施瓦辛格详实地记述了自己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谈及婚姻,这是一代最值得期待的自传之一,施瓦辛格刻画了自身杰出的、有争议的和不断积极生活的肖像,“没有谁的人生故事能与他相比。从一名贫苦移民起步,到运动员,成为知名的电影明星,再到加州州长,这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
蒋介石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与近代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蒋介石的学术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标尺之一。2010年4月,浙江大学主办了中国大陆地区首次“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美国和韩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外学者论蒋介石: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即为此次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共包括了蒋介石与民国政治经济、蒋介石与抗日战争、蒋介石与民国外交、蒋介石的人际关系与修养、蒋介石与浙江五个专题,它代表着目前史学界对蒋介石研究最新的高水平成果。
刘晏与杨炎是活跃于同一舞台上的两位政治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动荡、赋入不继,他们先后进入中枢,致力于财赋体系的调整与重构。刘晏建立了以榷盐法为核心的新的间接税体系,使间接税的地位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杨炎则废止了积弊已深的租庸调制,制定了统一的两税法,使中国古代的直接税体系由税人向税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两人的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遗憾的是,两位政治家之间却存在着种种的分歧与芥蒂。先是杨炎构怨,刘晏蒙冤于忠州;继而杨炎又殃及自身,被赐死于远流途中,给后人留下诸多感慨。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 “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