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军事科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作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领导艺术丛书”之一种。这既表达了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也是献给爱戴和怀念小平同志的所有人的一份厚礼。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他的领导艺术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现。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研究邓小平的领导艺术邓我们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新中国成立至去世前这一阶段的经历。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推行合作改造
长征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尽的精神力量,而且就像是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长征自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作为军事家角逐的战场,它打出了战争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同时,它还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写出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作为政治家表演的舞台,它再现了各种不同的形象;同时,它还在这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折射出了古国文明中的治国思想。 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历史伟人为切入点,高视角、全方位地揭示长征的奥秘,展现伟人的风采。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才学深厚,为人坦诚,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老师,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收入毛泽东致田家英信25封,书信手迹5件。收入的回忆文章也多涉及毛泽东和田家英非同一般的关系,特别是曾在田家英领导下工作十六年的逢先知的长篇回忆“根据自己的亲见亲闻,向读者介绍田家英是怎样给毛泽东当秘书的,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并以此为主线,记录一些有关他们两人的史实。”正如胡乔木在《校读后记》中所说,“这里的记载对于了解由40年代到60年代的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进而了解这一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历史命运,尽管限于一个侧面,其重要性和珍贵性自不待言。”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由董边、镡德山等编著。
毛泽东走出张关求学期间,曾多次回到韶山。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仅回过五次韶山,但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 1921年,28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韶山冲,一是为父母扫墓,二是说服全家跟他出去干革命。 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以养病的名义再次回到韶山,领导和开展韶山的农民运动。 1927年,为了考察农民运动,34岁的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徒步在湖南农村考察了32天。 1959年,66岁的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以主席和游的双重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准备第一手资料。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刚刚拉开序幕,73岁的毛泽东第五次回到了韶山。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韶山,在滴水洞的别墅里住了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