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是清代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在民间也有广泛的知名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这位在清乾嘉时期执学术牛耳的学问宗师火爆天下,但同时也被“戏说”弄得面目全非。《旷代大儒——纪晓岚传》着力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纪晓岚。作者用翔实的史料,对纪晓岚的生平、著述、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整书既有历史的厚度与思想的厚度,又兼具趣味性,所述往事,有本有据,张弛有度,人物也栩栩如生。是一部雅俗共赏很有深度的作品。
本书收录有这样几种情况:①洛阳人为官者;②在洛阳为官的外地人;③卒葬在洛阳的官吏;④皇帝赐葬洛阳者;⑤外地迁葬在洛阳者;⑥葬于洛阳先茔者。尤其是迁葬和皇帝赐葬洛阳者,都反映了古人对洛阳的不解情结。唐代诗人诗中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情结。 本书计收录中央官吏231类,531人:州郡、府官吏44类,299人;县级官吏8类,252人。总计283类,1082人。查《旧唐书》,共为1300余名官员立传,唐代在290年中每一官职前后继任又不知其数,这已经是遗漏甚多。而本书录有唐代官吏仅670人,更是挂一漏万。所有这些官吏只有部分在正史中有传,而很多都是不见于经传的。其一生事迹的浓缩,亦是社会历史、社会变化的反映,是当代人当时的手资料。志文溢美的是个人,并不粉饰社会,对社会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反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梁武帝萧衍颇受人们关注。一是萧衍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寿星佬,享年八十六岁,仅次于八十九岁的乾隆;二是早年受儒、释、道三教影响的萧衍即位后突然宣布舍道事佛,而且多次舍身佛寺,成为名副其实的菩萨皇帝;三是早年萧衍威武雄略,运筹帷幄,亲率大军勇夺萧齐天下,而晚年却昏聩无能,在对魏的战争中一次次失利,最终饿死台城。因此,可以说梁朝因他而建,也因他而亡;四是梁武帝爱好文学,不但自己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皇帝文学圈,促进了梁代文学的兴盛。 本书是关于研究梁武帝萧衍的专著。
本书收录有这样几种情况:①洛阳人为官者;②在洛阳为官的外地人;③卒葬在洛阳的官吏;④皇帝赐葬洛阳者;⑤外地迁葬在洛阳者;⑥葬于洛阳先茔者。尤其是迁葬和皇帝赐葬洛阳者,都反映了古人对洛阳的不解情结。唐代诗人诗中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情结。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
刘秉忠是中国历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自一袭僧衣得遇忽必烈,刘秉忠创举显赫。他规划两都,定官制,立朝仪,授业郭守敬。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的功业,甚至不知道他是北京城的规划者。《元朝重臣刘秉忠研究》作者葛仁考考订大量史事,对刘秉忠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冀图还原其真实面貌,并勾勒出金、元时代的一段信史。金、元时期,河北位居中国南北向冲突的前沿地带,由邢州向顺德的变迁,展示出刘秉忠命运多舛的人生起点。遁人空门,揭示了刘秉忠进身庙堂的另类路径。举贤荐能、试点改制、经营开平、随军征伐等等,论述了刘秉忠与忽必烈的“神秘约定”。建元改号、定章立制、规划新都等等,蕴涵了刘秉忠政治运作的“酌古宜今”。释家之身,儒家之心,道家术数之用,表达出刘秉忠“凿开三室”的思想历程。刘秉忠运筹帷幄的教育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