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陈云经济思想在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中探索发展的状况,将其分为5个阶段——在革命战争中发育成长;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奠定基础;在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基本形成;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经受考验和充实发展;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每个阶段首先如实地介绍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然后阐述陈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政策思想和理论观点;再阐述这些思想观点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情况。 本书的特点是: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历史的原貌研究和阐述陈云经济思想发展的历程,力求做到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同时,在阐述中力求体现陈云是怎样运用他所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
蔡和森是曾国藩的老乡,他母亲家和曾家是亲戚。他是十六岁才进入小学的“大学生”,却在八年后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他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机会主义史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谁能解决农民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的人。在大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他屡献上策,未被采纳;他坚决主张把毛泽东选进中央政治局,自己却落选……他反“左”倾盲动,自己被打成“左”倾盲动;他反右倾,自己被打成右倾;他强调民主集中制,自己被打成“搞民主化”。他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却不分辩,且反对旁人代鸣不平……他的个性是否影响其被“奉为首领”的恋爱结合乃至仅有三十六年的生命?翻开中共党史,他的一家,同时出了四个中央委员。他的爱人,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唯一的女发起人。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 “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
本书是主要根据孙中山的口述笔记整理而成的传记,该《传记》引述了很多“中山先生口述的童年时代的故事和所经过的重大政治事件”,尤其对孙中山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叙述颇详,极富时代气息。附陈少白遗著《兴中会革命史要》。
本书共有五章,主要内容包括了“商务”学徒、早期革命、苏区工作、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在莫斯科的使命、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在东北的岁月、担当恢复经济重任、陈云(1949-1984)、主管全国经济工作、首要地位受到挑战、恢复最高经济决策者地位、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大力实施商业改革、陈云思想受到冷落、重返政治舞台中心、开始半退隐的生活、回到中国政治体制核心层、陈云的个人生活、陈云的经济思想、陈云关于市场和改革的思想、陈云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的经济整顿思想、陈云与中国政治、陈云的政治资源和战略等详细内容。
作者的在这本自传性回忆录书稿,主要记述自己生涯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一为实事求是,提供史料,拾遗补缺;二是以史为鉴,吸取教益,善理后事。这本书稿是根据我保存在文稿、资料、记录和自己的回忆而整理写成的,虽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记述恰当。
陈永贵,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亦是一场运动的象征,作为农业学大寨的代表,其相继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昔阳县县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作为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陈永贵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谜团,学大寨运动为何又会戛然而止,本书用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揭秘一个真实的时代劳模、农民总理。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研究、宣传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的需要,2005年5月,由河南省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发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立项,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武汉大学刘少奇研究中心参加编撰,并聘请国内刘少奇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指导,历时五年,编写成这部《刘少奇大辞典》。 在编撰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循《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文件为准绳,广泛参考公
本书其实地记述了师哲的人生历程。大的阶段有四个:一是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二是留苏15年,亲身经历了前苏联形形色色的社会状况以及游子的苦衷;三是身边18年,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动态和决策,以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高层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均得以真实现再。在同斯大林的交往中,师哲始终任俄文翻译,因而对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前苏联高层领导以及斯大林身后的赫鲁晓夫等人颇为熟悉,书中以生动的事实记述了这段历史;四是受审查、蹲监狱,前后20年,尾声则是:撰写回忆录,留下的真实的史料,同时被当成“史料库”接受采访,让回快追溯历史。
陈昌浩在红军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长征时期最大一支红军主力部队的主帅;从担任红四军政委开始,与徐向前联辔征战6年。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死里逃生回到延安,从此以“待罪”之身开始了漫长的“检讨生涯”。1939年党中央安排他到苏联治胃病。其间,他当过采石工、消防队员;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卫国战争奖章”。 1952年始获允回国,担任马列学院副教育长、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文革”爆发后,他在劫难逃,于1967年7月30日仰药身亡。1980年8月中共中央为不堪凌辱的陈昌浩举行了追悼会。本书长达38万字,以丰富翔实的史料描述了陈昌浩一生的传奇经历。对于关心党史军史的人们,探讨陈昌浩是否“张国
陈永贵,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亦是一场运动的象征,作为农业学大寨的代表,其相继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昔阳县县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作为中国当代重大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陈永贵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谜团,学大寨运动为何又会戛然而止,本书用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揭秘一个真实的时代劳模、农民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