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增订本)》是一部资料性很强的书,但又不是资料汇编。它既容纳了方方面面的资料,又简明扼要、有序可寻,便于查阅。段云章教授对浩繁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剪裁和处理,剔其重叠,删其芜杂,考其异同,力求史实的准确,堪称披沙拣金。从而,这部书既有可以放心使用的可信性、可靠性,又具有简洁、清晰的可读性。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 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唐风和月:阿倍仲麻吕传》是一部描写日本奈良时期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698~770)的人物传记小说,由日本作家直接以流利的中文写就。阿倍仲麻吕(唐名仲满,后改名晁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个,也是一个凭才华和学识通过中国科举,在唐代文坛和政界发出耀眼光芒的日本人。这部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用小说形式写出来的作品,还原了相当部分的历史影像,对关心唐代中日交流史的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来说,很有裨益。小说紧扣史实基础,用文学的笔法描绘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出身日本大和,19岁随遣唐使船队来到长安;曾起唐名仲满,后唐玄宗为其赐名晁衡;在国子监求学,中进士,入仕途;诗才卓著,与李白、王维等人往来密切,惺惺相惜;迎娶中国娇妻,熟稔中国风俗;在唐54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