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家族是社会的缩影,一部家族的近代百年史,就是一个透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窗口。南海苏村的康氏家族可算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例证。康氏家族的命运与百年中国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太平天国到戊戌维新,从庚子之役到国民革命,都在康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中得到反映。而且这个家族的个别成员在某些历史的关键时刻还扮演了重要角色。康有为是近代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矛盾体,新与旧、中与西、成功与失败、现代与传统、前进与后退、巨人与矮子,融于一身,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康有为。将康有为放在家族的背景下进行把握,不失为一种新的角度,读者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感受这个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家族和鲜活的历史。
保尔·克洛岱尔是20世界法国文坛负有盛名的戏剧家、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职业外交官。青年时代他就不辞劳苦,跨洋越海来到中国,作为驻华领事旅居中国近15年,在晚清中法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保尔·克洛岱尔与中国:晚清一位法国外交官的在华行迹》在深入探访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基础上,通过对法文史料的挖掘和梳理,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一些思考,着重研究克洛岱尔任驻华领事期间所参与的主要外交活动和克洛代尔以中国为蓝本的文学创作。通过对其外交活动、文学创作以及思想根源的解析,为中国读者还原出一个立体多面的克洛岱尔历史形象。
本书是包玉昆烈士在1947年“4.3会议”前夕受有关方面委派,往返于乌兰浩特——承德——张家口之间,就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相关事宜与各方沟通的详细行程。记事清晰,内容准确,对研究内蒙古近代史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