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全集(精)》编著者方志敏。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新版《方志敏全集》在《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增添了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等23篇新近发现和首次发表的历史文献,进一步丰富了方志敏精神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内涵,并凸现了《方志敏全集》的鲜明特色和价值取向。
《西奥多·罗斯福自传》讲述西奥多·罗斯福自幼体弱多病,一度奄奄待毙,后来成为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他倡导一种个人奋发的生活,深信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外界的征服,更体现在对自我的战胜。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前苏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队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权论”,声称当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涉,此为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介绍了勃列日涅夫的生平事迹,供读者阅读。
本书是目前评述诸葛亮的生平业绩及其思想的部专著。全书十一章,前六章为传略部分,后五章为思想部分。史论结合,多方探讨,传略论述与思想评析融为一体。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本书根据确凿可靠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论述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他的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诸葛亮的思想很少有人论及。本书则全面地展现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制、哲学等思想领域的熠熠光采,揭示其以“拯世济民”、“兴复汉室”为核心的思想特征及对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助于读者对这位古代伟人的进一步了解。
本书是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1901——1994)的传记。纵观20世纪的科学发展,作为惟一两次独享诺贝尔奖的人,鲍林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这位而固执的理论化学家,在其幼年时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独立性和求知欲。他的傲不驯在其学术,政治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毫无掩饰,他的化学键理论使地载誉史册,同时他的为人及个性又让世人对他褒贬不一。当年他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身先士卒倡导的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至今仍是医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本书客观评价了鲍林的一生,不仅回顾了鲍林的学术及政治生涯,还从心理学上探索了鲍林的性格形成。使人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了解了这位科学家的不朽与局限。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论周恩来在潮汕/文化汕头系列丛书》一书是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陈汉初多年的研究结集。此前作者曾出版《周恩来在潮汕》(史料集,57.9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一版),《《论周恩来在潮汕/文化汕头系列丛书》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和扩展,包括了论文、资料50余篇,其重要的价值是对周恩来在潮汕革命活动的相关史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研究,包括周恩来主政东江时开展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周恩来几次到潮汕问题的考析等内容,澄清了很多历史细节,论证严密而详实,为研究周恩来在潮汕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塔信·钦那瓦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个纯真的农村孩子,以其聪颖好学而进入高等学府。又凭其孜孜不倦的探索、奋斗和创新精神,由一名普通警官变成泰国电信业巨子。继而步入政坛,在外长、副总理的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最终成立并领导泰党并在大选中获得巨大成功,出任泰国总理。 本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了泰国总结塔信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经商从政的奋斗过程,展示了塔信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本书是汉学家小斯当东(1781—1859)对其一生所经历重要事件的简要回顾。小斯当东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人物,他曾是1792年马戛尔尼访华团的侍童、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的副使,因翻译《大清律例》而成为西方最富盛名的汉学家。
陈兰彬(1816~1895),晚清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咸丰元年(1853)中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批留学生30人赴美。光绪四年(1878),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归里。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重点讲述的就是陈兰彬的外交生涯。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他是一位活跃于欧亚舞台的知名的国际活动家。他在一战前后的世界风浪中和中国、印尼人民共同奋斗过。从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到30、4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中都有他的足迹。他一生执著追求崇高理想。每年4月,他的同胞都向他的墓地献上盛开的郁金香。
本字典称[周恩来手迹]主要是以墨迹为主,还包括钢笔、铅笔字迹。资料来源主要是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数千件周恩来手稿、批示和社会上已出版的周恩来手迹,经反复研究,从中精选优美的个体字迹进行放大、缩小或原大剪贴影印编辑而成。本字典基本按《现代汉语词典》部首笔画查字法编排。正文前编有部首表、检字表和全书目录。本字典共收真书首文字二二二五个,重文字数累计二四二五0字。为使读者便于识别,首文用正楷简体字。手迹中如有繁体或异体字则首文后用宋体标明。为了便于读者在赏阅本字典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周恩来书法的整体风貌,正文前选编了部分完整佳作。此外,正文后还辑录了周恩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七九个签名,书写的一九七个[毛主席]或[主席],并经毛泽东亲笔圈阅的手迹和部分题词。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出版这本由110幅国画组成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册,就是为了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创建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往开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