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是普利策奖得主、 二战 参与者约翰 托兰的经典人物传记作品,客观、全面、深刻、生动地记述了 二战 发起人希特勒的一生。本书更正了上一版本中出现的数百处事实错误,在语言文字和史实事实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 约翰 托兰的《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以大量真实的档案、书信、访谈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希特勒,内容详实丰富,使读者能够深入这位战争狂人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而且在书中,对希特勒的军政生涯和个人生活有着全面、完整、生动的记述。从希特勒的家族秘事到希特勒的自杀之谜,本书中都有详尽的、以材料和史实为依托的解释。 这大约是一本详尽到连希特勒本人都可能惊讶的传记作品!
朴槿惠以最平实的笔触,娓娓道出她的过往人生,处处可见她对父母的追慕与怀念之情、对韩国人民怀抱的使命感,以及历经大起大落后的省思与坚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全书自朴槿惠的少女时代始,描述了总统府青瓦台中的“家庭”如何过着寻常的生活。母亲遇刺后,朴槿惠担当起“夫人”的角色,其间得以了解政治的基本议题和国家的基本状况。父亲也遭暗杀后,她与弟妹黯然离开青瓦台。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她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决心远离政治。 1997年韩国陷入经济萧条,朴槿惠眼见民生多艰、国家危殆,毅然重返政坛。书中详细描写了在加入大国家党之后,朴槿惠如何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踏上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的征程。
三年困难时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按照中央部署带领中央工作组到河南省长葛县蹲点调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反“五风”纠正“左”的错误,为扭转当时河南和全国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武中宪编写《习仲勋在长葛》这本小册子,就是为了缅怀老一代无产革命家实事求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为当前全国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一份可供借鉴的重要学习资料。 《习仲勋在长葛》这个集子寄托了人民对习仲勋同志的无限怀念和衷心爱戴之情,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习仲勋同志在长葛工作的真实情况很有帮助,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党史材料也很有意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
《蒋经国回忆录:民国名人回忆录》是蒋经国一生的回忆录,是一本真实完整记述蒋经国一生留学、工作、生活的传记文学。展示了当时真实的历史进程、风云变迁及蒋经国坎坷动荡的留苏之路。作品重点加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和对独特历史岁月的剖析。
胡志明的名字为中国人民所熟知。胡志明生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逝世,享年79岁。他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一半时问在国外奔波流离,寻找救国的真理,创建了越南共产党。回国后领导越南人民发动八月革命,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继而又领导人民抗击法国殖民者和美国的武装侵略。胡志明一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把智慧和心血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自己却没有妻室子女,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为此他赢得了越南人民的衷心爱戴,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誉。胡志明生前多次到过中国,曾投身中国革命,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总理对胡志明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胡主席的共产主义品质、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他的革命意志、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艰苦朴素
美国人司徒雷登(JohLeightonStuart,1876-1962)是一位在近现代中美关系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2008年,司徒的骨灰安葬中国杭州并经媒体报导后,更增加了人们对这位曾经“别了”、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美国人的历史人物的探究兴趣。本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其中包括司徒家人提供的从未公开过的照片,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收藏价值。本书是作者继《走近司徒雷登》之后的又一力作,较之前书更为全方位地介绍了司徒雷登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图片近300张,比《走近》增加200多张,着重撰写图片背后的故事。
国际知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继其《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英文原著在1986年出版后,再用二十五年时间的努力,遍访广东省、香港、澳门、夏威夷、英国和美国的档案馆,并频频到翠亨村、香港、澳门和夏威夷等地作实地调查,经过细致的考证,最终把孙中山前半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最忠实地呈现出来。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解答的重要问题包括: 孙中山祖籍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他是否中原贵胄的后裔? 孙中山的国学根底如何?是否只是一名“番书仔”? 在檀香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孙中山身心变化有何影响? 孙中山曾有过当传教士的念头,为何最终放弃? 孙中山是否真的曾在香港拔萃书室念过书? 孙中山自称其走上革命道路是由于在香港念书时所受到的
费斯特以生动的笔触把战争狂人的一生与二战的恐怖展现了出来。在出版后的半年时间内就发行七版。希特勒是一个有着极强破坏欲的人,其个性和政治手段对纳粹党的发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书以一个新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刻画希特勒,与一些作家只喜欢探寻希特勒的秘闻轶事,产生了强烈反差,也因此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书被译成20多种文字。
本书描述的是一位西方人同时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于圣雄甘地的历史出现和他所谓的真理涵义的探索。在这部备受赞誉的关于甘地的研究著作中,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探寻了当甘地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印度大规模的平民不合作运动的革命时,他是如何成功地从精神上和政治上动员印度人民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国家和人民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以各种方式抗争,即使在处境最艰难危急的时刻,他仍顾全入局,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表示“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业。编辑这《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就是为了缅怀刘少奇同志的高风亮节,也为了永远记取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 收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的文章,都保持原貌,编者只订正了个别有误的日期、引文,并对其中的3篇因原题重复等原因另拟了标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审阅了全部篇目。
为老一辈革命家伍修权的自传体回忆录,真实记录了他所参与和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内国际政治风云。从参加红军长征到出使联合国,从“文革”被囚牛棚到亲历审判林彪、江青两个集团要案,一一叙说历史端详,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全书配有插图照片百余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用120余幅珍贵图片、6万余文字,刻画马林的传奇人生。其中在中国部分图片约70幅,重点展示了马林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
自1950年代以来,作者四次为王安石写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史学类》为一个版本。王安石是北宋政治改革家,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变革都有理想和抱负、韬略和办法,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积极推动以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面对大量史料,作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力求全面客观地把握王安石的人格和业绩、气度和胆识,清除近千年来以莫须有的罪名丑化他的种种谤言谤语、虚枉记载,改变千年来所铸成的传统成见,恢复他的本来面目,同时也展示了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的图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史学类》版本采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