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篇 后妃篇 将帅篇枭女篇宦官篇军阀篇宰相篇权臣篇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的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施了时代的名人标本。书中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围统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思想更幻的轨迹,用生动可信的历史事实展示他们的功过是非。
本书采取旅美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体》写法,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世、生平和时代。书中描写了昆阳战役、西征赤眉、南北平叛、平定匈奴等重大历史事件,也介绍了光武帝的文臣、武将、后妃、子女,同时客观地评述了他的历史功绩与性格上的局限性。
《曹操评传(修订本)》全面评述曹操的一生。上篇对其事功进行总结,作出评价;下篇将其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思想给予梳理,力求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评传》认为,曹操是一代军事大家,对中国军事思想作出重大贡献;曹操谋求集权,礼刑并用,唯才是举,不信天命等主张,和行屯田以资军食、抑刑并用,唯才是举,不信天命等主张,和行屯田以资军食、抑兼并无令弱民兼赋等诸多经济主张,以及力除社会陋习、以先王之道为教和文学主张,都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曹操评传(修订本)》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江孔殷,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金刚”。,全书按照江孔殷人生起伏及家族兴衰之脉络分十章展开叙述.讲述了江孔殷的生平行径,穿插家族轶事,还原了一个全面真实的江孔殷:太史公、翰林、实业家、美食家……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爱国人士特别是江孔殷家族与其他革命者、爱国人士的人生交集以及人世交往,从一个亮堂的视觉审视那个并不遥远的近代中国,窥探近代广州乃至中国抗战史的部分细节及演变进程。
本书是“走进中国西部的探险家”中的斯文·赫定篇,全书以个人立传,重点评介他走进中国西部的考察经历,兼及其成长过程和晚年生活,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依托的知识性评传,评价人物时坚持两点论。一切从当时历史实际出发,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对其既不美化,也不妖魔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走进中国西部的探险家”书中,以个人立传,重点评介斯文·赫定走进中国西部的考察经历,兼及斯文·赫定的成长过程和晚年生活,使读者对斯文·赫定有一个全景式了解。本书力求以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与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让读者更容易了解斯文·赫定的时代、斯文·赫定的行为、斯文·赫定的追求、斯文·赫定的局限,力求拉近研究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理学大师、教育家、法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在湖南、山东、北京、四川、云南、南京等地任职,官至监察御史、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他为官清廉,勇于任事,政绩显著,造福百姓,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人称“铁汉公”,为一代廉吏;薛瑄的理学思想继往开来,继承并弘扬了程朱的理学思想,倡导“实学”,提出“复性”理论,被后世视为“实践之儒”;存世文章260余篇,诗歌1500余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明代吏部尚书乔宇评价薛瑄道:“有明三百年,
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其宗旨,乃在闡揚孔子教育事業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業實乃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全書以《論語》為中心大本,提要鉤玄,折衷群言,乃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化傳統一部人人必讀書。
本书沿袭了《三国演义》的写作风格,以三国之历史记载为线索,形象重叙了三国征战史,且描写了演义中未写的阳溪之战、兴势之战等战役。作者以较成熟的手笔、浓重的情感,对刘备、诸葛亮、魏延等三国人物进行了再塑造,揭示了马谡、刘封、魏延等人的真正死因,尊重历史史实、人物原型。以史文论证史实,以诗词衬托事实。透过演义的迷雾展现真实的三国各个英雄人物。
这部《杜月笙传》,系上世纪50~70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穀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釆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笙生平行迹,多加背景资料的扩展和演绎,几经增删修改。并经口授者们集体讨论、认可而后,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有关杜月笙其人生平最、最完整的传记,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当然也是迄今为止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人物。作为“研究著作述要”,《湖湘文库:曾国藩研究著作述要》的任务不是全面地评价曾国藩,而只是介绍学术界关于曾国藩研究的状态,虽然开篇就是曾国藩生平简介,但并不反映作者对他的评价。《湖湘文库:曾国藩研究著作述要》注重的是对已有曾国藩研究成果的客观描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把进入曾国藩研究领域的钥匙。
安徽因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各具特色,形成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等文化圈。淮河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之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的区域文化,孕育出了中华文化奠基人的老子、庄子、管子等先哲,以及“三曹父子”等文学艺术的巨擘。皖江区域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人类古文明遗址如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分布在这一地区;另外,诞生于该地区的桐城派是清代的散文流派,其流布全国、影响百年。徽州文化立足于徽州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与人文风俗。魏晋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原文化也随之南下,徽州便成为安徽文化发达地区,也是此后我国学术文化的重镇。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灿烂的安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