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晚年自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学者、文学家,因“议大礼”一案而被嘉靖皇帝贬谪到云南的“流放状元”。此次流放,于其本人也许是一场政治的灾难,于云南而言却也是莫大的福气,因为云南的地理、文化需要一位大文人来梳理;但反过来说,杨升庵也需要一片高天沃土来展现他的胸中才学,而云南也恰好给了他这样一片空间。这一次的契合,来得未必好,却恰逢其时。
中国的著史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司马迁《史记》“采经摭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作为纪、表、世家、书、传”的写法;一种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式的撰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第3版)》不守成规,自成一格,“以叙述关键人物生平事迹的方式,像说故事一般剖析清代后期历史演变的情形,既不失掌故轶闻之趣味,又能掌握历史发展之趋向”来写中国近代史,不但补充了学术性史著的缺略,而且将历史这一块茫茫大漠变成引人入胜的绿洲。收录在这本《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第3版)》中的“关键人物”,自咸丰、慈溪、同治、光绪以至曾、左、胡、李、张之洞、刘铭传等人,在晚清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其重要性与代表性,由于他们的思想言行及在政治上的施为,终于使晚清历史的发展因此受到程度的影响。介绍他们的思想行为,正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范蠡一生可谓几千来的神奇人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范蠡从布衣做到了上将军。范蠡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宏远的谋略辅佐勾践复兴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于诸侯的吴国,创造了扶危定倾的奇迹,官至上将军。其二,范蠡抱得美人归。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与被中国历史誉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共同泛舟五湖。其三,范蠡由流亡者经营成了富可敌国。《陶朱公生意经》几乎是对财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人们对这位驾驭财富得心应手的“财富英雄”顶礼膜拜。在民间,陶朱公也完成了从凡人到圣人、由圣人变神仙的演变过程。秦汉以后,陶朱公就一直被商家奉为祖师爷——商圣、财神。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4卷为学术论文、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作者通过传主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时序推进,着力描绘其重要的人生片断,书写中唐一代文学大师的鲜明性格和生命华章,较充分地勾画了那一时期社会文化面貌、文人诗家的友情与成就。全书语言讲究,简洁雅致,也生动传神,不少处抒情与状物,激情铺陈。是一部扎实、有特色、见性情的人物传记。
《清代甘肃进士传记资料辑录》为辑录清代甘肃进士传记资料的文献类著作。在编排上以传记体裁为类,每类下以传主进士中式时间为序。正文后以朱保炯、谢沛霖主编《明清迸士题名碑录索引》、宣统《甘肃全省新通志》卷39《学校志选举上》为依据,制作《清代甘肃进士基本信息表》作为附录。
方孝孺是明代学者,又是的爱国志士,近年来学界较为重视对方孝孺的研究。此书的编注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方孝孺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本书是关于方孝孺生平、著述、行状、故里等方面的文集,收录明清文人学士的约一百五十篇文章,按照体裁分为序、记、碑、传、跋、书、祭、论八卷。此文集涉猎资料较为丰富,应能为研究方孝孺有及明代史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张良的地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张良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评论张良,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定论,可谓掷地有声帝王师;张良的人生成长经历,完全属于励志版本;张良的谋略,颇有风神之至;张良作为一介谋士,是属于谋之大者。关于张良的传奇故事很多:博浪刺秦、黄石授书、救危扶汉……他屡出奇谋、屡建奇功,看似神奇,实际上如果除去这些外在的光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张良,痴迷而执着、大度而多谋、真实而简洁。
《读书种子:方孝孺传》是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读书种子:方孝孺传》内容包括家学渊源 传世文章;慈父冤殁 “茹荼”自励;学从名师 交友婺州;恩师惨死 再遭重创;潜居故里 师友台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