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历朝历代都高度推崇的智者和贤者的代表。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绎和渲染下,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被捧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wusuobuneng的神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是一个充满谜团,有执着,有无奈,也有失败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北伐未竟、壮志未酬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性。 本书以正史为据,以诸葛亮的生平为脉络,围绕多个关于诸葛亮的谜团,严谨、客观、详细地梳理了诸葛亮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生动再现了诸葛亮真实鲜活的传奇人生。本书da的特点是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诸葛亮人生故事中数以百计的有趣谜团。这些谜团既有后世传说中应当澄清的讹误,也包括尚有争议的话题,从而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深入了
《两汉人物论》,是一部评述两汉人物的书。其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09年至公元l83年,共三百九十二年。评述的人物有项羽、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虞美人、吕雉、戚夫人、樊哙、夏侯婴、叔孙通、汉文帝、汉景帝、贾谊、晁错、周亚夫、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张汤、司马迁、苏武、李陵、赵充国、汉宣帝、汉元帝、王莽、刘秀、冯异、班超、李固、黄琼、朱博、陈寰以及许多《史记》记叙过的小人物。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改革开放中走上腾飞之路的世纪。回顾这个世纪的征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和丰碑上,铭刻着这样一个名字——李富春。李富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和卓越领导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工作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韯和组织领导才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富春青少年时代就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为探索救国的道路,他于1919年走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在巴黎参加旋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李富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为国操劳,呕心沥血。他坚持实
本书由五篇论文组成,先对黄庭坚的人格特质作较深入的探索,再透过对黄庭坚在最后岁月所写日记的解读,以印证其人格特质。其三则探究黄庭坚父亲黄庶的生平事迹,以明了黄庭坚性格、思想与学术的渊源有自。第四篇就与黄庭坚毕生遭际有密切关系的赵挺之其人作根本的考论,以厘清黄庭坚、苏轼与赵挺之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关系。第五篇则为全书之主体,就“江西诗社宗派图”形成与建构之背景,作全面的探索,以见黄庭坚成为一派宗祖之必然性。
《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的编撰,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历史运动的多重矛盾中加以把握,从人物所处的时代及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来认识和评价人物,广征博览,求是鉴真,力求做到重要人物不遗漏、重要史实不失真、基本观点不出错;以忠实、质朴的史家笔法,或重述少评,或只述不评,力求真实勾勒人物的人生轨迹,客观介绍人物的历史功过,既不因人废事亦不因事废人,既不以功掩过亦不以过掩功;不刻意讲究生动,而力求客观准确,努力打造兼具性、史料性和实用性,具有皖风徽韵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具体编撰中,编写组在许多方面动了脑筋。如在词目编排上,以历史朝代更替为序,按人物生年排列,既体现厚重而绵延的历史感,又便于读者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把握安徽名人群体的阶段性特点;
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美国传教士扮演了极不平凡的角色,他们是文化交流的先驱,是西方文化的播种者。卜舫济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石建国编著的《卜舫济传记》以卜舫济在华生活55年为线索,梳理了他接办圣约翰、发展圣约翰的整个过程,并围绕教会教育,着重阐述了他在圣约翰的教育理念、教育转型、本土化等方面的作为与贡献。《卜舫济传记》通过对卜舫济传教士在华的经历和对华教会教育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为全面了解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的曲折历程,为今天中美文化大交流以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