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是明清之际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位在文学、史学和艺术理论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的杰出人物。过去因资料原因,其学术地位一直被忽略。《张岱评传》的作者胡益民从大量原始资料入手,对张岱充满神奇色彩的生平行实做了全面的考述,同时重点对其社会—哲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想、史学之贡献与成就及其文学创作成就等分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张岱评传》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性评传。
暂无内容简介。。。。。。
此书作者为五十达来,作于明末,较详细地介绍了吐蕃王朝历史及文明时期西藏出现的萨迦政权和帕木竹巴政权的历史。他用文学手法叙述历史,行文古典简洁,用辞典雅华的,不仅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史书,而且也是一部的文学作品。
中国的著史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司马迁《史记》“采经摭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作为纪、表、世家、书、传”的写法;一种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式的撰述。本书不守成规,自成一格,“ 以叙述关键人物生平事迹的方式,像说故事一般剖析清代后期历史演变的情形,既不失掌故轶闻之趣味,又能掌握历史发展之趋向”来写中国近代史,不但补充了学术性史著的缺略,而且将历史这一块茫茫大漠变成引人入胜的绿洲。 收录在这本书中的“关键人物”,自咸丰、慈溪、同治、光绪以至曾、左、胡、李、张之洞、刘铭传等人,在晚清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其重要性与代表性,由于他们的思想言行及在政治上的施为,终于使晚清历史的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介绍他们的思想行为,正可看出历史发展的轨迹与脉络。 本书作者苏炳同先生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渭评传》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考述徐渭生平,研究徐渭文学、艺术、思想的学术著作。在研究方法上,有四个特点:一、注重学术与文艺思想及创作的综合性研究。从文学、艺术的实践中见其思想底蕴;从学术、思想的高度观照文学、艺术创作。揭示贯穿徐渭人生以及诸文艺形式的思想内核。二、在文献考稽的基础上分析徐渭的思想内涵。三、从时代潮流的激荡交汇中透视徐渭的思想特色、文学艺术贡献,厘定其历史地位。四、从人生与艺文的互动中分析风格的成因。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渭评传》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该丛书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
岳钟琪(1686-1754),四川成都人,汉族,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历任游击、副将、提督、巡抚、总督、奋威将军、宁远大将军,封世袭三等公,被乾隆皇帝赞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三朝武臣巨擘”。我认为,岳钟琪是“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的典范,是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扩大及近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建立了不朽功勋的杰出将帅,是政绩卓著的川陕总督。岳钟琪仪领兵600名,就深入藏区2450里,拓地14万平方公里。他又领兵4000名,再次深入藏区1760里,一共平定了小半个西藏。最后,他又作为南路大军前锋,进入拉萨,为逐准安藏立下大功,使123万平方公里的西藏纳入大清国版图。岳钟琪只率领精兵5000名,半个月内转战5000里,全歼和硕特部蒙古罗卜藏丹津亲王叛军十余万,平定青海,使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隶属清帝。
顾炎武是中国17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与历史上一切的思想家一样,顾炎武的思想中充满着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深刻而的反省、对既往的思想文化进行冷峻而深沉之反思的哲学精神。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他满怀深挚的爱国主义热情,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以 明体适用 、 引古筹今 的远见卓识,汇集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论道经邦的智慧,批判继承晚明以来中国社会的新思潮,并加以适乎时代要求的发挥,来建构未来民族复兴的蓝图,从而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经济政治思想、文学思想诸方面都作出了新的理论创造。他的理论创造和学术成就,不仅使他成为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并且对于晚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
《清摄政王:多尔衮全传》作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摄政王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在入关前政治、军事上的功勋,因为他以摄政王的身份挥军入关,因为他施行的五大弊政,因为他私生活方面的疑云,人们才如此重视他,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他、评论他。
海林堡垒始终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世界里追赶求真、善、美的人生哲理在大自然界的原子世界里纵横向联合驰骋 ,他30岁就荣获诺贝尔奖,本书立足于历史背景描述了海森堡垒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二战期间他在政治氛围中的两难困境及心理伦理道德方面的种种矛盾;展示了他物理学之外的哲学见解与他一生假定求统一,和谐和统一的理想境界。
苏东坡是个耀眼的历史名人。他一生走过很多地方,其中有一段岁月曾和当时的定州发生过联系。在那期间,他曾给这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他的事迹一直被今人提起,是今天的保定和我的故乡定州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 保定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实施文化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挖掘保定历史文化,展现这里的历史亮点,讲好保定故事,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总想给这块热土的文化建设尽些绵薄,为此心中就有了想写写苏东坡的念头-从而给保定历史文化这张“名片”增色添彩。
苏东坡与众多读书人一样,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功之心入仕,或在庙堂,或在州郡,都认真履行自己对理想的承诺。但是,严酷的现实使他们的理想与信念遭受巨大的考验。在儒家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下,苏东坡等人很终走出困境,回归本真,共同开创了一个令人仰望的时代。 本书是作者多年锤炼的成功之作,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苏东坡及其同时代文士的生平与遭际。在对苏东坡的描写与发阐方面,继承并提升了前人的论述,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高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所辑录的《陈光甫日记》,对了解陈光甫个人及他所经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其他企业,甚至他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有帮助。银行家由于本身职业的需要,对于经济事物诸如市场变动、时局转变、人事更替,都有比其他人较敏锐的触觉,本书《陈光甫日记》毫不例外,在在反映了陈光甫的日常生活、政治立场、社会关系、个人对时事的批评等等。 本书收录的《陈光甫日记》是根据:一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保存的陈光甫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的最重要资料。据编者所知,有撰写日记习惯的中国银行家并不多,大概仅有张嚞璈、陈光甫、周作民和贝祖诒数位,而流传的银行家日记则更少,《陈光甫日记》可以说是继《张公权日记》之后的另一发现。 陈光甫被称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
汪道涵,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顾委委员等重要职务。 报国有心爱国无限汪道涵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辑组编著的《报国有心爱国无限——汪道涵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为人物诞辰纪念文集,由60余篇单篇纪念文章汇编而成。作者有些为汪道涵生前的老部下、老同事,有些是与其有过交往的重要人物,有些是在党内身兼要职的领导人,也有他的亲人。这些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他们各自眼中的汪道涵。
你将在本书读到以下精彩内容: 张骞西行成功一半, 诸葛亮的权臣之路, 王安石潜伏的日子, 孔融与曹操的双人舞, 利玛窦在中国的迷失, 康有为恭请慈禧政变, 此外还有中华帝国的内耗、人事纠纷、伪造上书、谋杀关羽、革命与维新等精彩内容。
《历史不可戏说:刘备·“常败”的英雄》讲述一个贩履织席的落魄宗室,带着遥不可及的皇帝春梦投入天下动荡的乱世竞争,屡战屡败,屡败屡起。当他终于靠着常人想象的坚韧在花甲之年成就大业,却又从人生的急剧陨落,出演了三国乱世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人生戏剧。蜀汉先主的英雄霸业虽然早已随风而逝,但他百折不挠的创业历程、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白帝托孤的置腹推心……却早已融入后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心中褪色的感动。《历史不可戏说:刘备·“常败”的英雄》以史料为依据,剥开了《三国演义》塑造的历史面具,全面描绘了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刘备的一生,笔法流畅生动,通俗易懂。
《郭子仪评传》的作者,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探索了郭子仪先祖的家世及华州郑县(陕西华县)郭氏家族,详尽地、全面地描述了郭子仪辉煌的战绩、杰出的军事才能及高尚的品格。广大读者会从中得到教益,遍及世界各地的郭氏后裔会从中受到鼓舞,并引以为荣。
王通,字仲淹。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生于河东郡龙门县万春乡(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去世后,门人弟子私谥“文中子”。全书分上下两编,十个章节。本书叙述了王通所处的生活时代,王通的家学渊源,以及其思想和主张,在此基础上得出王通是天人感应论的终结者、援佛入儒重要思想的提出者、理学的开创者、文以载道的先行者、入祀孔庙的大儒的结论。 本书旨在参考、吸收前人考证成就的基础上,纳入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试图对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王通及其著作的真伪、王通的家乡、王通的生年、王通两次去长安的事实、王通是否做过官、王通的学生等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王通的政治主张、天人观、修养论、文化教育思想等,以揭示王通思想与天人感应论的区别及其与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