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广学所著的《中国学术思想史散论—— 读稿札记》是201卷《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读稿札记。每部“中国思想家评传”均有一篇读稿札记,计201篇。另有独立增设东汉经学家郑玄(附马融)、唐代天文学家一行(附刘焯、李淳风)、五代经籍出版家冯道、宋代政治家宋太祖、宋代建筑学家李诫、金朝文学家元好问、明代航海家郑和等七部“评传”的建议稿。每一建议稿亦独立成篇。还有在相关“评传”中附设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迂、清代戏剧家洪昇、校勘学家顾广圻、近代青年革命家秋谨“评传”的建议;因这几部并不独立成册,仅附设在相关的评传中,故建议之文亦在相关札记内。所以,全书札记之文计208篇。文章顺序,大致按照传主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历史顺序(并参考生卒年)编排的,目的是彰显中国学术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如果读者有心读完
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担当着“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孟学内涵丰富而曲折,后人不仅对孟子生平事迹争论繁多,就是对孟子思想也多有歧解。面对孟学研究的这两大困难,《孟子评传》一方面尽量汲取前人的成果,对孟子生平事迹中诸如师承、生卒、游历、著作等重要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澄清有关的争论;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前人的注疏,努力返回本经,探求孟子思想的本意,尽可能消除对民本、经权、义利、人性、养气等问题的误解。此外,《孟子评传》将孟子思想列为王霸、经权、义利、舜跖、人性等五辨进行讨论,打破了一般从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研究孟子的呆板模式,较好地把握了孟子思想的特色和原貌,体现了作者刻意求新、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读来有严谨有序、耳目一新之感。
对于曾经生活于揭开了现代哲学之序幕的天才的世纪中的所有思想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心智生活像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那样丰富多彩。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等,他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的贡献;即便如此,莱布尼茨却将自己的志向看做是伦理的和神学的;他还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以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这些改革的领域包括: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活动,而且也首次将它们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及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在莱布尼茨看似杂乱而又涉及广泛的思想生活的中心,安托内萨揭
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说出这些令人难忘的台词时,他正为那萦绕在城堡墙垛上和自己不安思绪中的已故父亲的灵魂而忧心忡忡。莎士比亚的创作年代与培根和伽利略所处的时代同期,那时的世界受到马基雅维利和哥白尼思想的影响。作为当时的社会评论家,莎士比亚很有可能通过哈姆莱特来反击新“科学时代”的种种宣言,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正在摆脱精神性的范畴,越来越接近一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诚然,哈姆莱特的声明能帮助描述本书中哲学家的目的。但“天地之间”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在这本书中的思想家那里,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这点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一方面来说,哲学活动就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处于并且受限于时代背景,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它尝试努力克服并且扩展当时的思想界限。哲学既不是一门对新
2014年为国际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1894-1984)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图齐教授对藏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促进中意双方在藏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编纂了这本纪念文集。《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汉英)》收录的中英文文章,内容涉及西藏文化和印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些成果是目前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成果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汇总;是中意藏学界的一次交流和对话,也是对中意藏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
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可以作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上何以会产生这样一位千古奇才?著者将之定位为多元文化的结晶。李白家世特殊,生于西域安西大都护府的碎叶,长于蜀地西鄙的绵州昌隆县,该地为少数民族丛居之区,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因此李白深受羌戎和南蛮文化的影响,自小就沉浸在神仙世界的气氛中。而他又身处朝气蓬勃的盛唐时期,深受纵横家的影响,喜游侠,兀傲不群,因而喜以大鹏形象为尘俗的象征。本书援用大量文献,采用多种学科的文化知识,对李白剔骨葬友、二次入赘相府等与众不同的行为用实证的手法予以说明。李白张扬的个性,具有异端色彩的思想,以及晋代情结等,都一一作出新的解释。由上可见,此书新见迭出,是对中国历史上这一特定时期所产生的诗仙李白作出全新解释的一部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