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许大龄教授诞辰八十五周年而编纂的学术论文集。论题广泛,以元、明、清时代为主,兼有通论历代的文章,涉及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行政建制、政治生活、文献典籍、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使读者得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同时还有少量回忆性文章,追忆了许大龄教授在教学研究中的点点滴滴,感情真挚、质朴动人。
《谭正璧传》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谭正璧90年的人生历程,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坚韧的风范。谭正璧是20世纪的同龄人,出生于清末,目睹了辛亥革命,投身过五四运动,亲历了大革命,抗战时期艰难地奋斗在沦陷后的上海,抗战胜利后又为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而斗争。谭正璧自青年时期投身教育事业,同时进行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他是文学领域中的默默耕耘者。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爱国老人、教育家马相伯以其创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参与发起建立公教大学--辅仁大学而为人们所景仰。黄书光教授的新著《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一书,为人们了解“出人于圣俗二界,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之传奇人生,其博大精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提供了翔实而生动的研究。作者参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如书末所附的主要参考书就达90种之多。在对史料的考证上,作者是很审慎的。如对马相伯的出生地的考证,以及马相伯博土毕业后在依纳爵公学的职位的考证上,都不轻易下结论。黄书光教授强调叙事、实证与说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无疑使该书的论述更为接近史实,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代大师的风范。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
《外国教育家评传(第3卷)》共收入美、英、法、德、印度、日本、苏联、瑞士等国的教育家30位,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并评述了他们的教育思想。1995年,《外国教育家评传》-3卷分别获全国第三届教育图书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由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分成4卷出版,在港台地区和海外发行。第4卷于2002年12月出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抓住了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本质特征,视角新颖,说服力强,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北大校长,以及其对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在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急切呼唤当代蔡元培出现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学术界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
台湾学者、教育家颜元叔先生逝世后,在他的故乡湖南茶陵有许多人为他的为人及其为家乡做的贡献所感动,他们以文字表达自己的追念之情。《追念颜元叔》文集中收录了一部分颜元叔先生感受家乡茶陵和新时代大陆发展的文章,也收录了表达茶陵人对颜先生的敬佩和友谊的文学作品。该文集收集了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地方文化研究意义
《大学校长林文庆:一生真伪有谁知》是国内部全面介绍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博士的传记性著作。作为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全程主掌私立厦大16年,为厦门大学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但因种种原因,尤其是鲁迅对他寥寥数语的负面评价,致使林文庆博士,成了中国大学发轫史上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为了不使历史有负于先人,《大学校长林文庆:一生真伪有谁知》以大量的中外文献史料为依据,力图拨开团团的历史迷雾,吹去层层的政治浮尘,重新向世人诠释林文庆博士那富于传奇性的悲剧人生,使一个爱国者、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的崇高形象昂然矗立于人们的心中。《大学校长林文庆:一生真伪有谁知》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再加上林文庆博士那曲折、传奇般的丰富人生,令读者掩卷之余,也必会感叹:虽然造化有时